卜算子·感旧

作者: 宋代    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
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shǔ kè dào jiāng nán ,zhǎng yì wú shān hǎo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
wú shǔ fēng liú zì gǔ tóng ,guī qù yīng xū zǎo 。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hái yǔ qù nián rén ,gòng jiè xī hú cǎo 。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mò xī zūn qián zǎi xì kàn ,yīng shì róng yán lǎo 。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卜算子·感旧作者: 苏轼

简介 诗词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卜算子·感旧注释

(shǔ)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
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蜀客:词人自称,蜀,四川的简称。
苏轼是四川眉山人,客居江南。
吴山:在杭州。
吴,在此泛指今江浙一带。
风流:此指风光景致美妙。
同:此指同样被人称道。

还与去年人,共藉(jiè)西湖草。
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藉:坐卧其上。
莫惜尊前:指尽情饮酒行乐。
尊前:在酒樽之前。
指酒筵上。

参考资料:

1、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42、王水照 王宜瑷.苏轼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2253、叶嘉莹.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194-196

卜算子·感旧赏析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词的上片写对杭州的怀念。开端从自身宦游的行踪说起,并倾注了对杭州的怀念之情:“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蜀客”,表明了客籍的身份。“江南”、“吴山”,借指杭州,前者从地理位置说,后者则从山水美景说。“长忆”,是就行役在外而言,一个“好”字则概括了对杭州的总体印象。事实上,词人从熙宁四年(1071年)十一月到杭州通判任开始,就与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赞美“余杭自是山水窟”(《将之湖州戏赠莘老》),甚至说“故乡无此好湖山”(《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之五),他拿起多彩多姿的诗笔,尽情地歌颂和描绘美丽的西湖风光,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之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之一、《有美堂暴雨》等精美的诗篇。因此,词人说他“长忆吴山好”,完全是出于真诚,虽然年近不惑,而不失其赤子之心。他又把吴、蜀作了比较,表达了早归的愿望:“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所说的“归去”是指归杭州或是归故乡(蜀地),叙“自京口还钱塘道中”一语说得很清楚,当然是指眼前要去的目的地。既然“吴蜀风流自古同”,那么归吴(杭州)也就形同归蜀,与上文怀念杭州之意相承。

  下片想象归后同游共饮的情景。过片承上“归去”句,展开了与陈襄同游西湖的想象:“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两人坐在西湖边碧绿的草地上,共赏大自然美景,这是富有诗意的赏心乐事。妙在词人不作平平叙写,而是将温馨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想象“迭印”在一起,这就平添了诗的意蕴。两句既表达了友情,又扣住杭州美景来写,与上文“吴山好”、“吴蜀风流”相照应。篇末两句进而想象共饮的情景,要友人在宴会上仔细看一下,怕是自己容颜变得衰老了。这两句扣合着自身行役在外、数月未归的经历,流露出岁月流逝、羁旅劳苦的感慨。出语坦率而略带诙谐,这是真挚的友情一种自然的表露。

参考资料:

1、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42、王水照 王宜瑷.苏轼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225

相关推荐

  • 苏轼
  • 卜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