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常常提及古代四大美男,他们的命运却往往令人唏嘘。而与之恰恰相反的是四大丑男,在外貌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却能过着风流滋润的生活。这似乎引发了人们对美与丑、命运与幸福的思考。那么,你了解过这四大丑男吗?让我们一同探索他们的风流故事。
同样都是男人,美男子的命运却不及丑男人的一半好,你说气人不?
先来看古代四大美男榜: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
既然有四大美男,那么四大丑男的名单也不能空着。他们分别是:晏婴 、左思、 包拯 、刘墉。
第一美男潘安: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作为名列“四大美男”第一名的美男子,潘安究竟有多惊艳众人呢?
史书上用了三个字来形容他的漂亮,那就是:“美、姿、仪”。
潘安的高颜值毋庸置疑,他甚至都成了帅哥的代名词,成语“貌若潘安”,就是形容男子玉树临风、仪表堂堂。
潘安不仅颜值高,还满腹才华。他出身儒学世家,年少时就跟着父亲宦游河南、山东、河北等地,20多岁就入仕为官。
同时,潘安还是西晋著名文学家。后来,他因作赋颂扬晋武帝而遭人嫉妒,被当权者左迁河阳县令。
在河阳任职县令期间,潘安结合当地的环境,开始满县栽桃花,甚得百姓赞扬,百姓们都称他为"河阳一县花“。
每次出门,潘安的身后总有无数少女追赶着给他献花,献果子。那场面,颇有全民追星的架势。
这个“掷果盈车”的典故,其实是魏晋时期的一种独特风俗。就是女子如果看到自己喜欢的美男子上街,可以将鲜花和瓜果扔过去,以示喜爱。
除了吸引年轻少女,潘安还有一大帮妈妈粉、奶奶粉。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女性,无论年龄老少,都是潘安的忠实粉丝。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个受万千女性追捧的美男子,却是个专情靠谱的好男人。
潘安早在12岁的时候,就与10岁的的杨容姬定了亲。
婚后的20年里,两人相敬如宾,琴瑟和鸣。只可惜好景不长,杨氏30多岁就早逝了,痛失爱妻的潘安再无续弦之意。
杨氏逝世后,潘安依旧对妻子念念不忘,他为她写了 很多的悼亡词。诗句情谊真挚,缠绵无尽,因此成为了“潘杨之好”的千古佳话。
潘安凄惨的人生结局,则是败给了他自己选择的事业。
潘安早年不被重用,后期投靠了贾南风和她的侄子贾谧为首的贾氏集团,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活动 。
后来,潘安被搅入了“贾南风废太子”的阴谋中,他协助贾氏集团扳倒了太子,导致太子和其生母被处死。
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夺权,他抓捕了潘安,并灭了他的三族。
一个好端端、文才俱佳的美男子,由于“性轻躁,趋世利”而卷入一场夺权阴谋中,不但自己丢了性命,还连累三族被诛 ,实在令人可惜可叹。
第二美男:憋屈饮鸩的柔美将军。兰陵王高长恭是北齐皇室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
在兰陵王身上,兼具了强壮与柔和的两种美的呈现。他骁勇善战,是个指挥有方的大将军。同时又外貌柔美,声音也十分动听。
据说,兰陵王每次出战,都会戴上恐怖的面具。一来是为了遮掩自己柔美的相貌,二来则是显示威严。
作为一个骁勇善战的将军,兰陵王为北齐守住了半壁江山,但却始终被皇帝高纬猜忌。
北齐后主高纬是个沉湎酒色的皇帝。对于力战有功的兰陵王,他不仅没有感念军功,反而还加以奚落残害。
当时邙山之战刚结束,高纬对便问兰陵王高长恭:“这样冲进敌阵之中,如果不小心发生意外怎么办?”
高长恭回答说:“国事就是我们的家事,在战场上我不会想到这个。”
也正是因为兰陵王回答的“家事”二字,让高纬心生不满。随后高纬又听到士兵们唱的《兰陵王入阵曲》,便愈发猜忌高长恭。
武平四年(573年)五月,高纬派遣使者给高长恭送了一壶毒酒。高长恭深知其意,但他既不求饶,也不解释,拿起毒酒一饮而尽。
第三美男宋玉:牙尖嘴利的“貌美”代名词。宋玉,是楚国屈原的学生。史书没有对他的容貌进行描写,也没有留下任何一张画像。但他的貌美,却被人们口口相传。
宋玉生于楚国,曾担任楚顷襄王,为楚国士大夫。"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这些典故皆他而来。
在宋玉的事迹中,最著名的可能要算他与登徒子的针锋相对了。
起初,是登徒子向楚王挑起事端。
话说登徒子向楚王汇报,说美男子宋玉,能说会道,非常好色。
宋玉听说了之后,就直接和楚王说,登徒子才是那个最好色的人。
为了说服楚王,宋玉还给出了无懈可击的理由:
楚王信以为真,就认为登徒子是个好色的人。
自此之后,登徒子也成了色狼的代名词。
当然,身为屈原的学生,宋玉的文学造诣也很高。只是楚王终究没能重用他,宋玉带着满腔热血重归乡野,活到了76岁。
第四美男 卫玠:被粉丝围观致死的“病娇美男”。在四大美男子中,卫玠属于最特别的一个。
他的高颜值,直接导致了生命危险,可以说是最不幸的美男子了。
卫玠出生于晋朝高门显赫之家,他自幼生得粉雕玉琢,只可惜身体不好,十分娇弱。
按照当时的审美标准,晋朝人觉得男子如果也像女子那样弱不禁风、慵懒无力,就更增添了几分优美。
而卫玠恰恰就是这样一个极为柔弱的美男子,在他身上集中了晋代美男子的一切特征:美貌、白皙、说话优雅。
卫玠虽体弱,但他是个有勇识之人,他发现权臣王敦好居于人上,就主动要到建邺斡旋。
卫玠从豫章郡到京都(今南京)时,全城的人,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听说了他的高颜值,对他的外貌也十分好奇,就连一些外乡人听说卫玠要来京都,也不辞劳碌地赶来。
等到卫玠一进城,街上所有的人都蜂拥而上,人潮涌动,好不热闹。
谁知这卫玠是千里迢迢逃难过来的,本来就身心俱疲,再看到这么多人都来看自己,更是心身俱疲。
由于人群围得太严密了,卫玠在密不透风的人群中步履维艰,甚至连呼吸都感到困难,脸色也开始煞白。
可周围的人闹哄哄地抢着看帅哥,完全没有察觉到卫玠的脸色变化。在众人的你推我挤之下,卫玠晕倒了过去。
自此,卫玠便一命鸣呼了。
谁也不会想到,大家对卫玠的热爱之情竟然成为杀死他的“凶手”。他的死也创造了一个奇迹:被自己的“粉丝”围观而死。
一生只活了28岁的卫玠,除了他惊叹于世人的容貌能留传史册外,他的死也成为古今中外的一则奇闻。
“四大丑男”第一丑:晏婴。晏婴,即晏子,是齐国上大夫晏弱的儿子,作为齐国著名的外交官,他也是名典故《晏子使楚》的主人公。
晏婴才高八斗,但他却被传身材低矮,面貌丑陋。
关于他的真实身高,史书中并没有直接记载。但借着御夫之妻的话,也可一窥究竟。
一次,晏子要出门远行,他的车夫驾着高大的马车,非常得意。
车夫的妻子看到后,却感觉十分悲哀,想要与车夫离婚。
车夫十分纳闷,便忙问原因。
车夫的妻子表示:
按当时的尺寸换算,一尺大概是23厘米,晏子不足六尺,身高应该就是不到1米4。
这样的身高对一个男人而言,确实是太矮了。
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晏子虽然矮小,但他的历史形象却十分高大。他浓缩的精华,都体现在每一场爱国爱民的言谈举止中。
“四大丑男”第二丑:左思。说起左思,那简直是“东施效颦”的男版主人公。
众所周知,东施效颦的故事讲的是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姑娘,被丑女东施模仿的故事。美女皱眉,让人看了怜香惜玉。丑女效颦则让人突感不适,贻笑大方。
而左思,也是个喜欢模仿美男子的奇葩。
左思有个好朋友,正是四大美男之首的潘安。
前文也说到,容颜俊美的潘安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引起一阵万千女性的尖叫和热烈欢迎。
左思听闻后,也不知道谁给他的自信。他也决定去试试运气。
于是他学着潘安的样子,在外面四处溜达,为了引起女性的注意,甚至做一些浮夸的动作,结果引来的全部是嫌弃和嘲笑,更有甚者向他吐口水以表“问候”。
美男梦碎的左思,灰溜溜地回到家中。开始奋笔疾书搞事业。
左思的长相对不起观众,但他的才华却一度导致“洛阳纸贵”。
他的旷世经典《三都赋》,被人们疯狂传颂,纷纷抄传,导致宣纸供不应求,纸的价格也连续几次飞涨,竟然还是缺货。不少人还跑去外地买纸,只为了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洛阳纸贵的美谈流传至今,大才子左思“东施效颦”的故事也成为一个可爱的小故事被流传下来。
长得丑,却文笔美的左思,早已经打动了整个洛阳城人民的心。
“四大丑男”第三丑:包拯。没错,“丑男”包拯,便是各位熟知的铁面无私包青天。
包拯是安徽合肥人,他一生铁面无私、廉洁公正,受到世人尊敬和崇拜。
据记载,包拯的皮肤和炭一样黑,也因此排上了四大丑男的行列。
在大多数的印象中,包拯是个断案如神的包青天。但实际上,判案只是包拯人生中,非常小的一部分。
他铁面无私、弹劾权贵,不管是如王逵一般的贪官污吏,还是碌碌无为的宰相宋庠,包拯都不放过,一次、两次、三次向宋仁宗弹劾谏言。
包拯为官不畏权贵,心系百姓,所以深受百姓爱戴,被人们尊称为包青天。
“四大丑男”第四丑:刘墉。刘墉,也就是影视剧中被人津津乐道的的“刘罗锅”。
刘墉是安徽砀山人,他出身名门相府,祖上好几辈都是进士。他也继承了祖上的优良基因,成为了乾隆年间的进士,也就是科举考试全国第二名。
刘墉的一生为官清廉,深得乾隆信任,百姓也经常用包公来比喻他。
刘墉还是一位书法名家,他的书法浑厚敦实,用墨厚重,被人们称为“浓墨宰相”。
之所以会说刘墉是丑男,主要是因为他是个“罗锅”。
其实刘墉的身材很好,他长得很高,身材细长。但由于长年累月弓着身子读书写字,渐渐地就成了驼背,后背鼓起一个大包。
“刘罗锅”的说法,最早来自嘉庆皇帝对刘墉“刘坨子”的称呼。但那时的刘墉,已经是个80多岁的老人,就算有点驼背,倒也不稀奇。
不难发现,历史上的四大丑男,不一定真的长得丑,他们只是矮、黑、驼背而被冠上了“丑男”之名。
和四大美男相比,“四大丑男”的结局都非常不错:满腹才华,被后人铭记。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和易逝的容颜比起来,内在的才华和涵养才是经得起时间雕琢、越品越香的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