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士,他出生于吴国的一个平民家庭,由于聪慧过人,被吴王封为大夫。范蠡精通经济、策略和外交,曾提出“饮水思源,缘木求鱼”的名言,主张谋求吴越两国和平共存。他为吴国的繁荣和稳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是一位深谋远虑、智慧过人的谋士和政治家。
我写了不少关于范蠡思想和范蠡文化的文章。不过,从一些读者的评论来看,很多人还并不了解范蠡的生平事迹。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介绍一下范蠡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我们要学他。
范蠡,楚国宛城三户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人。
被后人尊为文财神、“南阳四圣”之一的商圣。
他的一生精彩绝伦,又近乎完美,我们来从三个角度扒拉扒拉。
1、范蠡的生平(按时间线梳理)
公元前 536 年,出生在楚国宛地三户邑。
范蠡在宛地学习、游学、成长,拜的第一任师父是百里奚的后人百里长河。
公元前 516 年,宛令文种听说范蠡后,先派人调查,后亲自驾车拜访。
范蠡与文种相见恨晚,两人约定一同离开楚国,去越国建功立业,范蠡时年 20 岁。
公元前 511 年,范蠡和文种一同到达越国,被越王允常拜为大夫,时年范蠡 25 岁。
公元前 493 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练兵准备报复越国,想要先发制人,范蠡谏言阻止,但未奏效。
吴国在夫椒大败越国军队,将其围困在会稽。勾践兵败会稽山,开始重用范蠡、文种等谋臣,同年,勾践、范蠡君臣入吴为奴,范蠡时年 43 岁。
公元前 490 年,勾践和范蠡离开吴国,返回越国,范蠡时年 46 岁。
公元前 486 年,勾践认为国力充沛准备起兵伐吴,范蠡认为时机不到,建议继续等待,范蠡时年 50 岁。
公元前 484 年,吴齐艾陵之战,吴国击败齐国。
越王勾践率领范蠡等朝见吴王,并贿赂吴人,夫差杀伍子胥,范蠡时年 52 岁。
公元前 482 年,吴晋黄池之会,范蠡趁机建议勾践起兵伐吴,越国大败吴国,杀吴太子等,年底吴越讲和,范蠡时年 54 岁。
公元前 479 年,楚国进攻吴国,范蠡认为战略进攻时机已到,越国再次举兵伐吴,兵至五湖,范蠡时年 57 岁。
公元前 478 年,范蠡率军伐吴,吴师还战于笠泽,越军大败吴师,范蠡时年 58 岁。
公元前 475 年,越围吴,范蠡采用围而不攻的战略,令吴师自溃,范蠡时年 61 岁。
公元前 473 年,越灭吴,夫差自杀,范蠡时年 63 岁。
公元前 468 年,越王实现霸业,范蠡泛舟五湖,时年 68 岁。
公元前 448 年,范蠡卒,时年 88 岁。
2、范蠡的成就
范蠡有幸和老子、孔子、孙子生活在同一历史时代,他比老子小35岁、比兵圣孙武小25岁,比孔子小了15岁。
他接受、继承、光大了这 “三子” 的光辉思想,成为道、儒、法、兵诸家智慧的集大成者和成功实践者。
他是政治家,“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兴越灭吴,帮助勾践成就霸业;
他是军事家,作为越国的上将军,他亲自组建了一支精锐部队,多次击败吴军,著有兵法两篇,可惜失传了;
他是思想家,他的治国、经济、经商、为人的思想,影响深远;
他是教育家,开办商学,教授乡人致富之法,并培养出了一批杰出弟子,并有著作传世,如《养鱼经》等;
他是经济学家、商业学家,创造巨大财富并建立商业文化体系;
他是慈善家,司马迁说他“富而好行其德”;
他是建筑专家,主持修筑了越国都城——今绍兴东南、石头城——今南京前身;
他是天文气象专家,发现了天象与农业的关系,并修建了第一个天文台......
3、范蠡是“名”、“利”、“寿”的完美诠释
说名,名垂青史。
范蠡一生,兴越灭吴,功绩卓著,青史留名。
从《史记》到《越绝书》等史书中都有关于他的记载,他的传奇故事流传千古。
说利,利己利民。
他是有史以来记载的第一个亿万富翁,史记用了“巨万”表达。
他是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三聚三散”的历史人物。
说寿,他寿终正寝。
在春秋末期平均寿命较低的情况下,范蠡活到了 88 岁,寿终正寝。
这在战乱纷争的乱世,是非常不容易的。
与他同时代的孙武、文种、伍子胥没做到;后来的绝世谋臣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也没做到。
我想,他的长寿不仅得益于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更与他的智慧和人生态度息息相关。
虽然范蠡是2500多年前的杰出人物,但他思想、智慧和成就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
他的治国理念、商业思想、为人处世的方法等,都可以为人们提供借鉴和参考,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
当然,我更希望通过对范蠡的介绍,让更多人有意愿传承和弘扬范蠡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位历史人物的价值和意义。
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输出向世界。
未来引领全世界的,必然是东方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