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主要是因为他统一了中国的各个诸侯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相比之下,尧舜禹、夏商周等统治者虽然也对中国的统一和治理做出了贡献,但他们并没有建立起类似于秦始皇那样的强大中央政权。因此,秦始皇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地位得到了广泛认可。
秦王扫六合,建立秦朝之后,嬴政认为自己的功劳盖过三皇五帝。所以人稍微有点飘了,需要一个霸气的名字来耀武扬威。
先秦时,最大牛的当属三皇五帝。于是,嬴政在“三皇五帝”这四个字中取两字,显然不能取“三五”,他取了“皇帝”二字。
他将自己称为始皇帝,即中华文明的第一位皇帝。
但是问题来了,先秦,除了比较神话的三皇五帝之外,还有尧舜禹,夏商周。他们为何不能称作皇帝?
要想打造出真正的皇帝,一共分几步?
1、禅让贤能变成世袭臣服(夏朝时完成)大禹治水,振臂一呼,建立夏朝,大禹从工程总包转化为部落首领。
后来造九鼎,划天下为九州时,身份上更像是大部落首领,四周的小部落臣服于他。
但附近的小部落也仅仅是臣服而已,实质性的税收上交都没有。
夏朝相比于尧舜禹阶段,本质上的区别是将禅让制变成了家天下。
夏朝的君主算是部落首领,完成了打造皇帝的第一步。
2、世袭臣服变成武力附属(商朝时完成)臣服有点像拜码头,没有太大的实际约束力。
商朝发迹于大禹治水的功臣契(契就是人名),等到商汤这一代人时,四周臣服的部落越来越多,基本上复刻了夏朝。
建立商朝后,势力格局有本质改变,从城邦联盟逐步向封建国家过渡,商朝统治者的地位也从大部落首领逐渐向国王过渡。
不过商朝时,生产力低下,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城与城之间有大量的荒地。
尽管从形式上看是统一的,但实际上王权的分量有限,所以商朝实行的是内外服制度。
内服是商朝人本族的活动势力范围,而外服则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势力范围。
这些附属国之所以能够臣服,靠的不是大禹的个人魅力,而是军队。刀戈兵刃让臣服变成了附属。
所以商朝的君主算是国王,完成了打造皇帝的第二步。
3、武力附属变分封统一(周朝时完成)商灭周兴。
周朝依然受到生产力的限制,国王没有能力管辖如此广袤的土地。所以实行了分封制。
国王打下江山,把领土分成N多份,自己拿一份最大最好的,然后把其它领土分封给王室和功臣。
这些王室和功臣们成为诸侯。
诸侯对周天子有实际上的义务,比如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王室安全等。
但也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地方势力过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便是最好的例子。
周天子成为可有可无玩具,有你是给面子,没你也能接着玩。
所以周朝的君主算是天下共主,完成了打造皇帝的第三步。
4、分封统一变皇帝郡县(秦朝时实现皇帝梦)秦始皇最大的功绩不是修筑万里长城,不是修筑灵渠,更不是书同文,车同轨。
而是政治制度上的高屋建瓴,这也是他可以称为第一位皇帝的首要原因。
这个高屋建瓴就是郡县制。
郡县制,是一个跨时代的发明,盛行了秦以后的整个封建时代。
郡县制,与之前夏朝的部落臣服、商朝的内外服、周朝的分封,有本质上的区别。
之前无论是臣服还是附属,土地所有权是归属于各个部落的,而不是属于尧舜禹和夏商周的。
但郡县制不同,土地是国家统治者的,地方上的郡守和县令是由君主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秦始皇对各郡守进行考核,还派出郡监或刺史监视督察各郡守,各郡也派督邮监察下辖各县令。各县再派廷掾监察下辖各乡。
保证了秦始皇的命令直达最基层。大权在握的才叫皇帝!
这也是我国文明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地方自治消失,权力、税赋、人才、物资等收归朝廷,设置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皇帝的领导班子搭建完成。
也正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才能举全国之力,修建万里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
因为各地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秦始皇任命。才能顺利地实行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有统一标准。
经过夏商周三朝的发展摸索,终于在嬴政这里,实现了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实现了首位皇帝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