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是刘备的儿子,继承了蜀汉帝位后成为了蜀汉的最后一位皇帝。与他密切合作和影响了刘禅颇多的就是伟大的智囊诸葛亮。诸葛亮作为一代谋士,以其深厚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能为刘禅提供了宝贵的助力。他们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又独特,相辅相成。刘禅对诸葛亮深感敬佩和倚重,而诸葛亮则以其高尚的品质和忠诚的职责恪守着为刘禅尽心职守的承诺。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但始终保持着合作和默契,为蜀汉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得他们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和杰出的王臣组合之一。
刘禅和诸葛亮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如果我们真的认真梳理一下刘禅和诸葛亮呆在一起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很好的推算出来。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开始到诸葛亮去世,诸葛亮一直在汉中进行防御和进攻,真正能和刘禅在一起教育和谈心的时间其实是非常少的。如果说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后就一直算的上是一位权臣的话,那么诸葛亮的权臣之路则是从阿斗上位到诸葛亮去世。
我认为,阿斗对于诸葛亮的其实是尊敬、恐惧和厌恶共存的。如果诸葛亮是个先古的名人,那么阿斗对他的赞美一定胜过古代的任何一个帝王,但是不幸的是诸葛就出现在自己的时代,还是自己的相父。
首先尊敬的来源很好理解,自从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完全对得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也对得起所说的夙夜忧叹。这个人在外能征战杀敌,在内还能控制住朝堂的的局面来压制住本土人益州派,这两点即使是谁也很难同时完成,但他诸葛亮可以。很多人说诸葛亮没有军事才能,可诸葛亮五次北伐都打出了很好的战绩,即使失败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有人说诸葛亮没有政治才能,但试问除了诸葛亮又还有谁能远在汉中的情况下依旧能控制住蜀中的朝堂呢?
其次是恐惧。诸葛亮对于刘禅的控制其实在刘禅学了多少知识上并不在意,重点在于只要自己能控制好,在让人能够对刘禅随时监督就可以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诸葛亮用来控制刘禅的工具,这对于效果上当然是高下立判,但是也未免造成了刘禅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这都不能说得准。因为刘备在白帝城的那句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可以说是吓坏了刘禅。这句话其实并不是三国演义上说的是刘备想让诸葛亮成为成都之主,而是想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不能用可以让他换人。刘备是有四个嫡子的,分别是刘封、刘禅、刘永、刘理。如果刘禅不行的话他是支持诸葛亮换人的。也并不是像某些阴谋论认为的刘备是在试探诸葛亮,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更何况是一向以仁德著称的刘备呢?
因此我们可以说诸葛亮是掌握着废掉刘禅另立新君的权力的,因此刘禅在诸葛亮的强压之下只能认同诸葛亮的观点,让他继续做权臣。
最后是厌恶。在诸葛亮的高压之下呆的时间长了出现逆反心理是很正常的,毕竟在外界看起来诸葛亮显然比刘禅更像是成都之主。而刘禅自己则实在是没什么权力。当然刘禅并不是没有做过努力的,具体有三点可以考究说为什么刘禅是厌恶诸葛亮的。
第一次是在李严案。关于李严案我会单独拿出好多文章来讲,毕竟疑点实在是太多了,但是我有一个猜想就是刘禅对于李严的态度一定是想要用李严来制衡诸葛亮的。但是还是没有想到诸葛亮的手段和能力竟然已经直接到了可以轻而易举的让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原地瓦解。
第二次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坚持不给诸葛亮立庙。只有在群臣们再次的高压之下,刘禅才勉强同意了立庙的做法,这也是一个刘禅厌恶诸葛亮的证据。
第三个比较隐晦,也会再多拿出更多的篇幅去说的,就是费祎的死,费祎被刺杀绝对是不个简单的事情,而是直接可以代表刘禅态度的一件事,这个我会放在后面去慢慢说。
总结一下,刘禅对诸葛亮的爱是一定大于恨的,即使诸葛亮做了权臣,但依旧是阿斗的好相父。我相信即使是换了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遇到诸葛亮的境遇都不会比他做得更好。诸葛亮面对的是和比韩信更困难的山路,比李存勖更大的内忧,比宋代更严酷的外敌。但是蜀国在诸葛亮的带领下依旧坚挺且不屈的。如果说蜀汉公司有信仰的话,前期是刘备的百折不挠,后期则是诸葛亮所有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就是因为他明知道故事总会以悲剧收场,但他依旧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属于他的篇章。蜀汉灭亡之后历史很快忘了偷渡阴平的邓艾,火烧赤壁的周郎,但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创造了无数神话和奇迹的诸葛孔明。比起他的行为,他的精神才是中国最伟大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