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皇帝刘秀,位面之子,出身卑微,却凭借着自己的才智和勇气,成功夺得了汉朝的皇位。在他统治期间,实行改革,整顿政治,使得国家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他坚持仁政,推行宽恕政策,深受民众爱戴。光武皇帝刘秀的杰出功绩,成为历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
东汉光武皇帝刘秀,世称大魔法师,位面之子,名头非常响亮,不过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却又很低。我们知道的,也只是他中兴了汉室,要说这些响亮的名头是怎么挣来的,却又不甚了了。刘秀是汉室宗亲,高祖九世孙,比二百年后的刘备,根正苗火了一点,不必见人就说,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这样自证身份的话。
刘秀兄弟三个,九岁的时候没了爹地,靠着叔父过活。
稍微长大一些,就任劳任怨地下地干活,是乡里乡亲眼里的好儿郎。
大哥刘縯(yan)却不务正业,史书里记载:好侠养士。说白了,在当时的正经人眼里就是败家子,小流氓。跟他祖上刘邦一个德性。还经常调侃刘秀,你就是那个喜欢种地的刘仲。
这刘仲是谁,刘邦的二哥是也,当年也喜欢种地,妥妥地老实孩子。刘縯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把自己当成了刘邦。
刘秀到底老实不老实,答案肯定是,非也。
王莽篡汉后,刘秀曾到长安上大学,据《东观汉记》记载,小刘同学当时的生活比较拮据,家资都被老大刘縯败光,没有钱交学费。
不过刘秀并没有抱怨,而是一拍脑袋想出了办法。怂恿同宿舍的韩某生,一起凑钱买了几头驴,往外租赁,小钱钱轻松到手。这应该是最早的货拉拉,或者租车行业了吧。
小刘同学是个老实人,但思想很先进,后来还做起了粮商。
因为长安现在是姓王的天下,刘秀混不出个名堂,就回到南阳老家。没过多久大哥的门客干了杀人越货的勾当,刘秀跑到新野躲避。
来到新野的刘秀,并没有消停,又组织拉拉队,把新野的粮食运往宛城卖,宛城也就是现在的南阳市。
就这样,刘秀成了快乐的小粮商。
没过多久,天下大乱。赤眉,绿林蜂起。生意伙伴李通劝刘秀,王莽要完蛋,你一个姓刘的,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刘秀仔细斟酌半天,没有同意。后来又想到大哥刘縯的德性,肯定已经撸起袖子开干了。所以又叫来李通,决定招兵买马,在南阳起事。
时间匆匆,大刘和小刘一起加入了绿林军。绿林军的将帅们,都是野路子出身,起兵造反,也是为了吃饱饭,抢点财货美女,对刘縯这种胸有大志,军规甚严的行径,有些排斥。所以在立选天子的时候,把儒弱的刘玄推上了宝座。刘縯被安排了个大司马,刘秀只任了个偏将军。
那么接下来的时光,就是大魔导师的秀场。
朝廷军和绿林军在南阳打的几场仗,输多胜少,长安的王莽震惧,派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领兵四十二万,出征南阳。
此时刘縯领导的主力部队,正在攻打宛城。而刘秀的所在的绿林队伍,看见二王的百万大军,掉头就跑,钻进昆阳城里念阿弥陀佛。这些绿林将领个个吓得战战兢兢,都舍不得家里的美妻财货,寻思着赶快跑路,回家钻进被窝,蒙上头就万事大吉。
不过刘秀有不同看法,他的王霸之气开始侧漏,告诉诸位将领,我们虽然人少,但同心勠力,说不定能赢。要是大家一哄而散,宛城那边估计也要完蛋,到时候谁也跑不掉,美妻财货也守不住。
刘秀此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但奈何人微言轻,只是个偏将军,王霸之气还未全开,顿时惹得诸位将领勃然大怒,纷纷斥责,小小偏将也敢大言不惭。
刘秀见状也不恼怒,只是大笑几声离开营帐。
诸位将领还要商量跑路事宜,恰好斥候来报,二王的大军已到城下,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边,跑路是赶不上趟了。
诸位将领面面相觑,又赶紧把刘秀叫来,请他出谋划策。
此时的昆阳城只有八九千人,刘秀让廷尉大将军王常留下守城,自己带着几个心腹突围,去收拢外围的部队,和王莽军决一死战。
刘秀千辛万苦来到定陵等地,谁知这些将领也都是没远见的,舍不得抢来的财货,不愿出兵。
刘秀又告诉他们,人头都要落地,还做什么守财奴,只有干翻王莽,才能荣华富贵,不要犯糊涂。
诸将想想也是,所以收拾家伙,跟着刘秀驰援昆阳去了。
这时的昆阳城,大将军王常已经被打得口吐白沫,
想要开门投降,大司空王邑不许,非要凭实力打破城池,彰显自己的威武。
其实之前有人建议他,昆阳虽然小,但像个石头,不好攻破,不如绕道宛城,来个里外夹击,到时匪首被灭,昆阳也 不攻自破。
大司空王邑却摇摇头说,我老王率领百万雄兵,如果不能做到一路平推,岂不被天下人耻笑。
从这点来看,老王是有骨气的,但也给了大将军王常死守的决心,同时又给攻打宛城的刘縯,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而在这个节点上,发生了一起特殊的事件,就是大魔导师出手了。《后汉书》与《东观汉记》均记载王邑军营: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
不过《汉书.王莽传》和《资治通鉴》没有此段记载。
到底有没有这件事,不好确定。《东观汉记》光武篇、《汉书》都是班固所写,且离光武时间不远,那么就算有吧。
所以召唤流星,是刘秀成为大魔法师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此时他不在昆阳。
到了六月,刘秀带兵杀到。先施展以假乱真的计谋,动摇王邑军心。然后血性彻底爆发,组织三千人敢死队,就敢冲王邑的营。
王邑见状心里不服气,难道我王某人不是汉子,于是命令各部,没有军令不得乱动,带领中军和刘秀干了起来。不成想刘秀的敢死队士气如虹,将王邑部打得人仰马翻。就这样,没有军令不得乱动的几万人,眼睁睁看着王邑部被打破,连大司徒王寻都死于乱阵中。
然后,促成刘秀当上大魔导师的另一个因素来了。就在王邑军乱了阵脚之后,一场极端恶劣的天气,恰如其分的到来。史书上记载: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
昆阳之战,到此落下帷幕。刘秀也随之声名鹊起,为以后的登顶奠定基础。
但细数战争的整个过程,刘秀的成功,运气有一部分,但实力也是关键因素。
这和韩信的井陉之战,有很多相似之处。
只是韩信当年有情报,知道对方是个草包领导,才敢背水一战。而刘秀是没有情报,不过正好遇到了个草包领导,恰好自己又有实力,才成就昆阳之捷。
然而大魔导师的名头已经坐实,剩下位面之子的美名,还要看刘秀之后的河北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