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中描绘了自己悲惨的人生遭遇。他出身官宦世家,是官二代,但由于家族的沦落,他生活贫困,饱受磨难。他的诗作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对人生的痛苦思考,反映了他艰苦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关怀。杜甫的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的“悲惨人生”成为后世对他生平的关注和研究的重要方面。
文:徐一
千百年来,杜甫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穷困潦倒的、落魄的、不堪的,但实际上,他出身官宦之家,起初人脉满天下,有田有地,有妻有儿。之后,仕途不顺,一生未曾得志,尝遍了人生的辛酸苦涩,然后写成诗。于是,便炼就了伟大的“诗圣”。
1、少年出游
杜甫出身名门望族,又有一个极其疼爱他的姑母,从小就过着温馨和文雅的生活。
著名舞蹈家公孙大娘的表演,他十几岁就看过;当时名震一时的音乐家李龟年,他也见过很多次,那句有名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的就是跟李龟年的重逢。
在长辈的溺爱中,杜甫没羞没臊地长到了十九岁。眼看着周遭同龄的孩子都成家立业,唯独杜甫还在忙着偷桃摸枣,逮鸟捕鱼,在外地当差的老爹坐不住了,赶忙写信说道:“儿啊,你也老大不小了,不能再这么混下去了,马上就要公务员考试,你赶紧准备一下!”
看着父亲写来的家书,杜甫心中很是郁闷,难道这么多年自由自在的日子就这样结束了?那一晚,他躺在床上想了许久,终于在天亮时分下定决心——离家出走。
摆脱了家族的束缚,杜甫高兴的像脱缰的野马。从河南到山西、再到浙江、江苏、山东……一年一个省,全国上下几乎被他逛个遍。路过长安时,还正好赶上当地的科举考试,他也凑个热闹,报了名。可没正经念过书,裸考的杜甫毫无意外地落了榜,但他不在乎,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始终是个天赋异禀的聪明孩子。所以,这件事丝毫没影响杜甫继续看世界的心情,他再次踏上了旅行。这期间,他还认识了偶像李白,两人一起游山玩水、上山采药、饮酒赋诗;后来高适也加入其中,三人行更青春快乐,整日扬鞭策马,纵酒打猎。那段时间,大概是杜甫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年华吧!
2、困守长安
转眼间,杜甫已至而立之年,但仍每天只想吃喝玩儿乐。
然而,随着父亲的去世,家族势力迅速削弱,从前亲朋好友也慢慢便没了踪迹,所谓人走茶凉。此时放荡不羁几十年的杜甫才真正懂了父亲当初执意要求自己走上仕途的原因。
三十五岁这一年,杜甫听说朝廷举办了一场全国招聘,便匆忙赶去长安。考场上,他洋洋洒洒写下千字长文,内容丰富、措辞华丽,惹得判卷老师满心欢喜。然而没想到的是,这所谓的招聘竟是一场闹剧,所有参加考试的人无一入选。
当时负责考试的当朝宰相李林甫因不想让民间选来的人才分散自己在朝中的势力,就以一句“野无遗贤”回禀皇上,终让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这也让杜甫第一次知道,原来表面光鲜的太平盛世下,还有昏君、奸臣与民不聊生。
生活所迫,趁着唐玄宗祭拜天地,39岁的杜甫蹭热点,写了很多篇歌颂皇帝英明伟大的文章,令唐玄宗高兴得拍大腿,“这人太有才了,赶紧召进宫来让朕瞧瞧!”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杜甫连夜收拾行囊准备进宫参加面试考试,结果没成想这宫门还没见到,就被告知不用考试了,回家等消息吧。杜甫不解,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次的主考官又是李林甫!就这样,好不容易得到机会的杜甫再次沦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等了四年,杜甫终于接到了朝廷送来的录取通知书。原来当年李林甫虽没让他参加面试,但还是将其档案放进了大唐人才储备库,如今地方缺个办公助理(河西尉),朝廷想让他去试试。机会摆在面前,杜甫却一口便回绝了领导的安排:“这官儿太小,我不干!”杜甫的态度很强硬,朝廷也没太在意,又将之改任为仪仗部仓库管理员(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虽然听起来不太体面,但迫于生计,杜甫终究还是接受了朝廷安排。
3、战乱流离
好不容易得了个官职领了几个月俸禄,杜甫想带着这些俸禄回到家准备改善一下家里的伙食,可是回去后还没进门就听到了家里人的哭声,他的小儿子活活饿死了。原来,在杜甫困居长安的十余年间,家中早已穷得揭不开锅。
噩耗传来,杜甫顿感头脑发蒙,不住地反问自己:十几年来究竟得到了什么?为何如此沦落!
不久,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了。唐帝国由盛转衰,朝廷内外混乱不堪,长安城内生灵涂炭。为了避难,杜甫离京向北,就此开始了近15年的逃难生活。
离开长安后,杜甫和家人前往奉先县。将家人安顿好之后,杜甫尚未休息,便又再度启程投奔新皇帝唐肃宗,路上不幸被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官儿太小,没有被囚禁得以逃脱,来到肃宗身边。肃宗被此举感动,授予他左拾遗之位。这一年他45岁,终于以为有了机会能够圆了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梦想,可不久他便因为上书营救别人被贬谪到一个小县城。
此后他辗转陕西、甘肃,一路上叛军作乱、自然灾害不断,天灾人祸中,他目睹了其中流离失所的百姓,身为一方父母官,杜甫痛心疾首,屡次因此上奏朝廷。可此时吐蕃蛮夷正趁乱侵犯西部边境,前朝根本无心顾及旱灾一事。久久得不到回应,杜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百姓病死、饿死。时逢乱世,杜甫一直在逃荒,但却越逃越荒,一直在避难,但却越避越难。曾经何时他以为自己尽心尽力,便可享盛世太平,如今想来,到底是自己痴心妄想,算了吧!
4、蜀中漂泊
两年后,难为了自己大半生的杜甫终于选择了“放下”。他辞去了官职,带着妻儿去过秦州(如今甘肃天水),到过同谷(如今甘肃成县),最终于成都换来了片刻的安宁。在老友的帮助下盖了几间茅草屋,种下了花草,决心从此不问朝野,只看眼前。
春看花,夏望星,秋赏月,冬会雪,颠沛流离过后,杜甫终于停下来,开始感受太阳的耀眼,水波的温柔。
那一年秋天,狂风怒号,杜甫草堂的屋顶经不住摧残,茅草乱飞。村里的年轻人好心,主动前来帮忙修补屋顶,盯着茅屋,他的思绪却莫名飞到从前。
那晚杜甫对妻子说道:“长安现在还打仗吗?我那些爱读书的朋友,是不是都已经过上安稳的日子了呢?我在这里还能有间草堂遮风挡雨,也不知道他们过得怎么样了?” 妻子说道:“你若放不下,便回去吧,我陪你。”
5、舟中长逝
蜀中的烛火最终没能拴住杜甫,他仍思念长安的太平街道。公元770年,杜甫58岁,他终于再次登上了北上长安的旧船。途经耒阳(今湖南省衡阳市)时受风暴影响,杜甫与妻子被困于江上许久,幸得旧友聂县令相救才逃过一劫。漂于水上,杜氏夫妻饿了五天才得以上岸,聂县令拿来牛肉美酒招待,盼他们能多留几日叙旧,可杜甫一心北归。为了表达谢意,临行前特地写下一封书信,大致意思如下:
“我这一生漂泊,还好有你们这帮朋友不嫌弃我耿直执拗,对我百般照拂。若有时间我也想与你们把酒言欢,只是听闻长安并不太平,贤臣受困,奸臣未捕,即使我如今老了,但仍想要去看看,日后若有机会我们再好好叙旧吧。”
一首离别诗,百字不舍情,没有人会想到,这便是杜甫留于这世间最后的痕迹。仅仅几日后,杜甫在一艘船上,带着病痛,带着世人的苦难溘然长逝,就此走完了他艰难而又伟大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