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威震华夏,为何却兵败被杀?性格决定命运的关羽

关羽,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以威震华夏而闻名。他忠义仁勇,武艺超群,曾在赤壁之战和长坂坡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文姬归蜀第一功臣”。然而,尽管关羽有着出色的战斗技术和领导能力,却在定军山之战中兵败被杀,这一结局让人不禁思考,是何原因导致了他的失败?或许,正是他性格中的某种弱点或缺陷,最终决定了他的命运。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主宰人生”,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在汉末三国时期,关羽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将领,被人们称为“万人之敌”、“虎熊之将”。可是到了最后,关羽虽然威震华夏,但是很快就兵败被杀,令后人叹息不已。其实,关羽的最终命运就与他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他的失败也与性格有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关羽威震华夏,为何却兵败被杀?性格决定命运的关羽

一、关羽的性格

对于关羽的性格,东吴方面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吕蒙对鲁肃说:“斯人(指关羽)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后来,陆逊也对吕蒙说:“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他们两个人的话,基本上概括了关羽的性格,也就是说关羽非常自负、自傲,目中无人,特别立下大功后,就更加骄傲。

214年,诸葛亮、张飞率军入川,帮助刘备占领益州。与此同时,关羽被任命为“董督荆州事”。可是关羽这个人心高气傲,他听说马超归降了刘备,就向诸葛亮写信询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深知关羽争强好胜,就说马超“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指关羽)之绝伦逸群”,关羽看信后非常高兴。这件事也说明关羽的性格问题。

二、盛气凌人,得罪同僚

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加封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关羽就非常不高兴,甚至拒绝接受任命,说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在费诗的劝说下,关羽才肯接受印绶。作为荆州地区的一把手,关羽和同僚的关系很差,主要是他盛气凌人,瞧不起那些人,甚至羞怒他们,这直接导致了荆州不战而降。

比如说南郡太守糜芳、公安守将士仁,此外还有荆州治中潘濬。这三个人的职责非常重要,可是却都与关羽不睦。糜芳、士仁“素皆嫌羽轻己”,后来因后勤问题,还受到了关羽“还当治之”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孙权派人诱降了糜芳、士仁。糜芳是糜竺的弟弟,早在徐州时期就跟随刘备了。潘濬是荆州名士,“亦与关羽不穆”,降吴后历任要职。

三、自恃勇武,兵败被擒

当关羽得知荆州被偷袭的消息时,他已经被徐晃击败,只得被迫撤退。在这种情况下,关羽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北上,沿着汉水进入刘封、孟达防守的上庸地区,另一个是南下,夺回已经被占领的荆州地区。此时的荆州已经完全被东吴控制,孙权也来到了此地,有重兵防守。而关羽虽然手中还有万余人军队,但已经没了后方,后勤补给完全断绝。

明智的选择是北上,沿着汉水进入上庸,这样一来虽然丢掉了荆州,可以保住手中的军队以及自己的性命。可是关羽这个人非常自负,对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觉得凭借自己的勇武,可以夺回荆州,于是他选择了南下。可是在回荆州的过程中,由于吕蒙的计策,导致关羽的军队不战而逃,关羽身边只剩下百余人。这时候,关羽再想逃到益州,已经不可能实现了。

参考资料:1.《三国志》;2.《资治通鉴》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