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是曹操最疼爱的儿子,他才华横溢,文采风流,深受父亲的宠爱。然而,在曹操去世后,曹操的长子曹丕却成功篡位称帝,而曹植被排除在权力之外。魏文帝曹丕对待弟弟曹植并不宽容,曾多次羞辱和剥夺其权力,最终导致曹植的政治前途一蹶不振。
后汉三国时期,不仅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涌现出了一批才华横溢的文人。当时,除了享有盛誉的建安七子,还有大名鼎鼎的“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曹氏父子的才华,与建安七子相比,可谓不相伯仲,而曹植更是被誉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不过,历史上的曹植不仅在争夺世子中惨败,还曾受到曹丕的惩治。由于《七步诗》的故事流传甚广,使得不少人都为曹植的凄惨结局唏嘘不已,认为这一切都是魏文帝妒才所导致的悲剧。
那么,历史上的曹植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才华横溢的文坛新秀,为何会败给曹丕?曹植屡次遭受惩治,真是因为魏文帝妒才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回顾这一段历史。
“屡遭打压”的曹植与“嗜酒狂悖”的曹植谈及曹氏父子的作品,可能曹植的《七步诗》,是最为令人动容的一篇。据说,魏文帝曹丕曾令其弟弟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不能便将其处死:
文中的“行大法”即处以死刑之意。魏文帝给自己的弟弟出此难题,可谓是手足相残。而曹植应声而作的这首五言六句诗,更是成为了一篇千古绝唱。只是,《世说新语》中的诗歌虽为曹植所作,却终究还是有太多的演绎成分。由于《七步诗》流传甚广,使得不少人都觉得,曹植这个弟弟是因兄长妒才而接连遭受打压,而且这种印象似乎也已成了“历史”。
不过,历史上的曹植,虽然才高八斗,却实为嗜酒狂悖的怪才。曹丕是曹操的第三子,他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曾深得父亲曹操的喜爱。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曾审阅曹植的文章,发现写的相当出色,以至于他都不敢相信这是出自曹植之手,因而父子两人还为此“吵”了两句:
面对父亲的质疑,曹植坚称自己“言出为论,下笔成章”,根本用不着去找人代笔,可以接受父亲的当面考验。当然,邺城铜爵台(铜雀台)建成后,曹植的表现则是令曹操大为赏识:曹植与兄弟们奉命作赋,曹植当即落笔成章。
曹植的才华乃是有目共睹的,谢灵运甚至曾盛赞曹植:
谢灵运眼中的曹植,乃是才高八斗。可是,曹植却有个颇为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嗜酒狂悖,太过放浪。
按《三国志》所载,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就天赋和才气而言,曹植可谓是难得的奇才,但可惜他却太过放浪,时常醉酒误事:
当曹操想让曹植去领兵去救曹仁时,却发现这个宝贝儿子,竟然已经是喝得一塌糊涂,根本不能领兵出征。试想,这样的情况,换做谁能忍受的了呢?不仅如此,嗜酒如命的曹植,还曾创下过大祸:
古代的驰道、司马门,代表着皇室尊严,是不容侵犯的。可是,曹植却敢越雷池,竟然在驰道乘车,擅自开司马门而出。结果,盛怒之下的曹操下令处死了公车令(负责掌管皇室车马),也逐渐对曹植失去了耐心。
曹植在争夺世子中败北,实为咎由自取在曹操众多儿子中,原本最受喜爱的是曹冲。但曹冲早殇后,世子的候选人基本就是曹丕和曹植了。起初,才思敏捷的曹植颇受曹操喜欢,原本是很有希望胜出的:
通过《三国志》的记载来看,曹植才华出众,年少封侯,足见其地位之高。更为重要的是,在曹操征孙权时,曹植能留守大本营,足见其被信赖的程度。可是,为何曹植会在争夺世子的斗争中落败了呢?
其实,正如前文所讲,历史上的曹植太过狂放。曹植不仅嗜酒狂悖,而且根本不具备政治头脑,这使他最终失去了曹操的信任。试想,在驰道乘车、开司马门而去、因醉酒而未能领兵出征,这些都是曹植犯下的错误,曹操能方心将自己的基业交给他么?
更为关键的是,与曹丕相比,曹植简直就是一个政治白痴。在曹植得宠时,杨修、丁仪等人望风使舵,纷纷依附于他。然而,曹植却不知深浅,不仅不避讳,还洋洋得意。这在曹操看来,就是明目张胆的结党。
结果,曹植不仅丢了世子之位,还失去了杨修这样的支持者。尽管史书中称曹丕“ 御之以术,矫情自饰”,但曹植的落败,终究还是他咎由自取。或许,如果曹植能够懂得收敛,安分守法,对自己严加控制,不被酒精所麻醉,也不至于令曹操厌恶。
曹丕对曹植有所防范,仍不乏恩宥之情尽管曹植不甘落败,但随着杨修的死讯传来,已经预见到了自己败局已定。曹丕继位后,一跃成为了天子,坐上皇位的魏文帝,自然少不了用些帝王之术。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魏文帝处死了曾经依附曹植的丁仪等人,同时让曹植与其他兄弟们各自前往封地。
曹丕虽然防备着曹植,但也没有毫无情面地打压手足。可曹植总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却不得重用,故而更加嗜酒。在酒精的影响下,原本就放浪不羁的曹植,经常胡言乱语,乱发牢骚。如此一来,曹植势必再次闯下大祸:
曹植未在封地安心理政,竟终日饮酒,不仅满口胡言,还“劫胁使者”,导致大臣们也请求给曹植治罪。不过,曹丕念及手足情谊,尤其是考虑到太后的感受,还是决定对曹植从轻发落,仅贬其为安乡侯。而且,等过了一段时间后,曹丕又先后改封曹植为鄄城侯、鄄城王,并赐食邑两千五百户。到黄初六年时,魏文帝东征返回时,经过曹植封地,又给曹植增加了五百户食邑。
从魏文帝继位后的情况来看,曹丕确实对曹植有防备之心,甚至还曾将依附曹植的丁仪等人除去,也曾对曹植予以惩治,但曹植酒后失言、触犯使者也都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况且,曹丕还念及兄弟之情和母亲的感受,没有对曹植施以重罪。这足见曹丕、曹植兄弟两人绝非如稗官野史和文学作品所演绎的那样手足相残。
事实上,面对魏文帝的宽宥,曹植也曾特意上疏谢恩,并表示了悔过之意。不过,曹植终究还是觉得自己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
面对曹植的屡次恳求,曹丕并未“量才受用”,除了宽慰,多是赐以封地食邑。魏文帝对自己这个弟弟,是颇为了解的。此前曹操尚在时,曹植便嗜酒狂悖,触犯国法,而文帝登基后,曹植亦未有太大收敛。况且,或许曹植原本就更适合做一个放浪不羁的文人,而不是去朝中做官。当然,曹丕对曹植的防备之心固然也是有的,但倒也不至于因妒才压制曹植,更不会像《世说新语》所讲的那样,对自己的手足予以残酷打压。
参考文献:《三国志》《世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