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邕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开元八年,李白在渝州游历,此时的他虽然只是一个青年,却已经有了相当的名气。当时的渝州刺史,是一个叫做李邕的官员。他听说李白的到来,盛情相邀,李白也希望借此机会,结交李邕,便爽快地前去拜谒。
然而,这次交流却是非常失败的。虽然没有文字记录原因,但以小珏看来,大概是因为李白初出茅庐,带着年轻人的傲气,再加上他本身洒脱豪放的天性,不守礼法的行为,让官场做派的李邕看不惯。李白在此时会面之后,就留下了千古名篇《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在这首诗中,李白自比大鹏,自信能够随风而起,扶摇直上青天。他相信,即使风停下来,他的力量仍然能够将沧溟之水簸干。在诗的后半部,李白就透露了和李邕相见时的不快:当时他人看到我出语惊人,经常说出奇谈怪论,都发出冷笑声。然而,孔子都说后生可畏,你们这些大丈夫怎么还能轻视年轻人呢?
从这首诗的题目来看,就是李白专门写给李邕的,因此李邕肯定也读过了。那么这首千古名篇对李邕有触动,让他重新认识了李白没有?我看是没有,他和李白如同两条平行线,再没有什么生活上的交集。无论是李白接受唐玄宗的召唤,担任翰林,还是后来被赐金赏还,都没有与李邕发生过故事。
唯一的机会,是在唐天宝四年时,李白已经从朝廷辞官,与高适、杜甫共游齐州。此时的他已经名满天下,拥趸无数,而当时的李邕,正好担任北海太守。李邕闻讯,不顾68岁的高龄,立即赶去,却只是为了与杜甫相见。
杜甫当时只有33岁,但在少年时就与李邕认识。他们的宴会安排在齐州的历下亭,包括高适、李之芳在内的名士纷纷到场,唯独缺少了李白。这很可能是当年那件不愉快的事情,仍然在两人心中形成了难以逾越的隔阂。李邕对杜甫的关心是很到位的,还提及了他的祖父杜审言,杜甫更是感激涕零,留下了《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初次见到李邕的高适,也表达了心中的无限崇敬,写下了《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对其评价很高。
不过,李白在游历齐州的时候,对于李邕的印象也由此改变。因为他听说了当地的一个故事,那是一个女子,因为丈夫被杀,奋不顾身报仇。李邕听闻后,上书朝廷,请求法外开恩,救下了女子。唐朝很流行任侠精神,李白对这种事情更是心向往之,因此也很赞赏李邕见义勇为的行为,便在《东海有勇妇》记述了此事,并褒扬了李邕: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
没想到,就在两年之后,已经70岁的李邕却遭到了飞来横祸。他因为结交宰相李适之,被中书令李林甫忌恨。李林甫以贪腐为名,派出两个心腹爪牙,前往山东,将李邕和淄川太守裴敦复“就郡决杀”。
实话实说,李邕可能确实有贪墨的行为,但不经审讯,就将堂堂一郡太守杖杀,李林甫的做法也太狠辣了。李白听说之后,悲愤地写下了《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其中有两句: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