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想给大家推荐明朝官署名锦衣卫中的一位官员,沈炼坐堂。虽然他的官衔可能不是锦衣卫中最高的,但我们之所以要特别提出他来,是因为他应该是锦衣卫中最有学问的官员之一,除了他与严高家族的恩怨之外。
沈炼字纯甫,号青霞,出生于正德二年(1507年),是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江浙之地自古便多文人墨客,沈炼从小就深受江浙文化的熏陶,加之他从小聪敏,自幼就能工古文。沈炼的文风奇绝,自成一派,就连当时浙江的一代文豪徐渭看到沈炼的文章之后都不得不称赞“以奇惊一也”。汪文盛后来看到沈炼的文章,也惊讶得不得了,称沈炼为奇才,让沈炼补了府学生。才名满江浙的沈炼的仕途生涯在这时要比他同时代的徐渭好多了,徐渭先后八次参加乡试,全部落榜,而沈炼在嘉靖十年(1531年)先是考中乡试,又在嘉靖十七年(1538年)考中了进士。
也就是在沈炼考中进士的这一年,另一位风云人物也开始在历史舞台上渐渐显露出他的锋芒,这个人就是—严嵩。和沈炼一样,严嵩自幼也是个天才型的孩子,“少年聪慧,善于作对”,比沈炼年长二十七岁的严禽在沈炼考中进士的这一年己经担任了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的重要职务,慢慢步入了上层官僚的行列。就是在这一年,严高完成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一次“蜕变”。当时有朝臣上疏请献皇帝庙号称宗,以入太庙。朝中包括严高在内几乎所有的重臣都持反对意见,并且力谏阻止。这让明世宗朱厚熄很不高兴,他恼怒地写了一篇《明堂或问》,一点儿不给面子地严厉斥责所有反对的朝臣们。见风使舵的严嵩在看完《明堂或问》明白了皇上的心思后马上改了口风,并且照着皇上的意思“条划礼仪甚备”,解决了献皇帝入庙称宗之争。虽然严离在仕途上碰到了挫折,可正是这一次小挫折让严嵩学会了怎样去应付性情乖僻多变的明世宗,勤勉加上温顺,以及对于明世宗性情的了解让严篙的政治地位逐渐巩固,成为了明世宗的亲信。可以说,这一年对于沈炼和严嵩来说,都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考中进士不久,沈炼就被任命为漂阳知县,走马上任。作为政治生涯的第一站,沈炼很珍惜这次机会,在漂阳任县令期间,他兢兢业业,并且勤勉有加,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称赞,可谓是政绩卓著。沈炼清廉刚直的结果是与当地的御史发生了争执,御史的官衔大啊,因此跟上面报告说这个知县能力有问题,办事不靠谱,就让土级把沈炼转到了往平去当县令。说起来,其实这个把沈炼支走的御史暗地里还是很钦佩沈炼的,只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谁让你沈炼挡了人家的财路呢?还好,这位御史只是把沈炼从滦阳转到了往平,同样是七品级别的县令,也没有太祸害他,就算是平级别的工作调动罢了。到了在平以后,沈炼依然是跟从前一样,勤于政务,在老百姓交口称赞的同时,当地榨不到油水的官员又把他给调走了,这一次把沈炼从在平转到了清丰,当然,官衔还是一样,七品县令。到了清丰以后,沈炼终于开始琢磨了,怎么人家别的官在一个地方任职一干就是好儿年,甚至还有干了十几年的,为什么我就跟打游击似的,老是不稳定昵?沈炼也知道,这样下去没有特别出众的政绩,怎么可能有加官进爵的机会昵?像这样今天这儿干两天、明天那儿干两天的,政绩过于松散,不够集中,很不便于给上级领导留下好印象,升迁之路何其漫长。
可是为什么老是调动呢?沈炼就去找身边的朋友,请教原因。对官场略知一二的朋友就告诉他,说你啊,肯定是招惹了上级,让人家不高兴了,觉得你是个“烫山芋”,就老是把你往别处调。沈炼就说那有什么办法吗?对方就说有啊,你多讨好讨好上级领导不就得了,碰到上级领导搞点儿小动作什么的,你睁一眼闭一眼不就得了。沈炼叹了口气,说哥们儿你不知道,我这个人就这个毛病,容不得一点儿看不顺眼的事儿,尤其是比我级别高的要是让我看不顺眼了,我更受不了。朋友一听,这可难办了,那这样吧,你强迫自己多参加点儿社会活动,你不是喜欢文学吗?多和文学青年们聚一聚,谈谈风雅,这样时间不就不充裕了,有些你不该管的事情你就没有时间管了不是。沈炼觉得朋友这话也对,基于他对文学的热爱,为了文学忽略政务这种事儿应该也会发生,于是沈炼就去找他的同乡兼好友陈鹤、徐渭等当时名士结成了“越中十子”社。可是沈炼先生太低估自己的办事能力了,茧然加入了文学社团,经常和三五好友去青山绿水之中吟诗作赋,可是他依然把政务处理得好好的,丝毫不比从前逊色。
这一下清丰的儿位官员们可受不了了,心说你高雅,平常处理完了政务就去吟诗作赋,可我们还要营私舞弊捞油水呢,你以为我们都跟你一样喜欢寄情山水啊?于是沈炼在清丰也就待不下去了。而且清丰的这几位,明显没有漂阳、往平的那几位好说话,他们烦透了沈炼,于是给上级打了个报告,把沈炼从知县的位置上拉了下来,送进了锦衣卫的经历司当经历。好了,话说到这里,知识分子沈炼就这样从一个县令加入了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的行列里,虽然远离了从政为民的第一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沈炼开创他政治生涯的新纪元,与上面头头脑脑一大堆的七品县令相比,锦衣卫虽然也机构繁杂,但好歹是皇上的直属部门,有着其他机构所没有的特权。而对于以后历史的影响,作为锦衣卫的沈炼与作为县令的沈炼相比,也明显要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