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80年,郑厉公策划,郑国大夫傅瑕(一作甫假)执行,郑国大乱中最后一个被杀的君主郑子婴和他的两个孩子一起殒命。史书中对郑子婴的个人能力并没有多做描述,但他当上国君十四年,大夫甫假轻易的加杀了他,都费什么笔墨,可以侧面推断出他能力应该十分平庸。但读到这里的时候,对于“子婴”这个名字却产生了疑问,之前这个名字广为人知的就是杀了赵高但终究回天乏术的秦三世子婴,还有一个王莽篡位时期的孺子婴,这难道是个巧合?下面简单介绍下这三个“子婴”:
(1)郑子婴:碌碌无为,为人所杀
郑子婴,姬姓,郑氏,名婴,字子仪,是郑庄公之子,郑昭公、郑厉公和郑子亹的弟弟,继位前称公子婴。
郑子亹元年(公元前694年),郑子亹参加由齐国国君齐襄公主持的诸侯盟会。郑子亹年少时,曾和齐襄公结怨有仇。
郑子亹因不告谢齐襄公,齐襄公发怒,便埋伏带甲武士杀死郑子亹,并将跟随郑子亹参加盟会的大臣高渠弥五马分尸。当时公子婴在陈国作人质,郑子亹死后,执政大臣祭仲到陈国迎接公子婴回国继位,史称郑子婴。
郑子婴十四年(公元前680年),在外流亡的郑厉公用计俘虏了郑国大夫傅瑕(一作甫假)。郑厉公要挟傅瑕帮助自己回国复位,傅瑕说:“如果放了我,我可以替您杀掉郑子婴,让您回国再登君位。”郑厉公和傅瑕盟誓后,便将他释放。同年六月二十日,傅瑕杀死郑子婴和他的两个儿子,迎接郑厉公回郑国,郑厉公从栎邑回到郑国重新继位。
(2)秦子婴:英勇果决,回天乏术
秦三世,嬴姓,名子婴或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在位46天。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完全掌握了朝政,野心极度膨胀的丞相赵高试图自立为帝,通过指鹿为马清洗朝堂后,派女婿咸阳令阎乐逼杀了屠尽兄弟姊妹成为孤家寡人的秦二世。
秦二世死后,赵高召集大臣告知诛杀秦二世的情况,然而发现群臣和将领们都不支持他,不得不迎立子婴。但赵高也留了一手,声称六国故地相继起事,秦已失去对整个华夏大地的控制权。他说:“秦本来只是诸侯,始皇统一天下,所以称帝。六国各自独立,秦国地方更狭小,竟然以空名称帝,这样不行。应该像以前一样称王,才合适。”故而子婴不该再称“皇帝”,只适合当“王”,并让子婴斋戒,到宗庙参拜祖先,接受传国玺。
赵高称子婴为“秦王”,其实是为了日后自己继续篡位做准备。
斋戒五天后,子婴和他的两个儿子以及宦官韩谈商量说:“丞相赵高在望夷宫杀害秦二世,害怕群臣诛杀他,便假装申张正义立我为王。我听说赵高竟与楚国相约,灭掉秦朝的宗族后在关中称王。如今让我斋戒朝见宗庙,这是想在宗庙趁机杀掉我。我装病不去,赵高必定亲自来请,赵高来后就杀死他。”于是,子婴便假托生病,不理朝政。赵高数次派人来请子婴,子婴不去,赵高果然亲自前往子婴所在的斋宫,说:“朝见宗庙有关国事,君王为什么不去?”趁此机会韩谈刺死赵高,并诛灭赵高三族,在咸阳城内示众。
秦王子婴元年(前207年)十月,刘邦率大军攻破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攻下峣关(今陕西蓝田县东南),兵临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屯兵灞上(今陕西西安市东)时,派人劝子婴投降。此时,群臣百官也都背叛秦朝而投降刘邦。子婴眼看大势已去,便和妻子、儿子们用绳子绑缚自己,坐上由白马拉着的车,身着死者葬礼所穿的白色装束,并携带皇帝御用的玉玺、兵符等物,从轵道亲自到刘邦军前投降,秦朝灭亡。子婴共在位仅四十六天。
子婴投降后,樊哙提议杀死子婴,但刘邦没有同意,而是把他交给随行的吏员看管。一个多月后,项羽率领大军进入咸阳后,立刻杀死子婴,纵火焚烧秦宫室,并进行大屠杀,秦朝累代之积至此一炬而尽。
(3)汉孺子婴:愿生生世世勿生帝王家
汉孺子刘婴(公元5年―公元25年),于公元6年至公元8年十一月在西汉皇太子位,没有当上皇帝,王莽呼之为“孺子”。
他是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刘婴一生仅仅是做了三年皇太子,5岁被囚,又通令禁止任何人与他讲话。孺子婴长大后,六畜不识,话也说不清楚,成了一个傻子。公元25年2月,在临泾被李松杀死。
孺子婴的命运令人叹息,天潢贵胄却终究成了一个傻子,可怜可叹。愿生生世世勿生帝王家!
从这几个“子婴”的命运来看,似乎“子婴”这个名字带着亡国光环。他们或碌碌无为,或英勇果决,或命运凄惨,终究落得一个身死国灭的下场,到底是他们本来就叫这个名字,还是因为他们亡国之后,被后来改成这个名字,现在还无从考证,不过这也算是历史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