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在齐鲁大地上有一个大诸侯国——齐国,他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在整个周朝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他的强大毫无疑义。今天,雨丝在看《孙武》时,有点明白为什么齐国如此强大。现在就分享一下雨丝的心得。
齐国开国之君是周朝的开国功臣吕尚(封神榜里的姜子牙),一个被中国人传颂千年,神一样的人物,虽然吕尚为西周的建立建了不朽的功绩,但是他的封地却很一般,在当时的齐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而他的东边还有亲近商朝的东夷(山东半岛居然有东夷,难以想象)。
吕尚一到齐国就做了三件事,我觉得正是这三件事造就了以后齐国的强大。
一、在处理当地民俗民风和周朝礼俗的问题上,吕公采用在尊重本地人习俗的同时,适当辅以周朝礼法进行约束的政策。齐国所在的封地相对较偏僻,本地居民受正统的礼俗影响较少,同时,因为生存环境较差,所以很多礼法其实并不适合齐国。为了达到即让齐民很快受到教化的效果,吕公简化了周礼,使之能够适应本地人的习俗,当地人能够接受,也能在一定程序上约束本地人的一些陋习。
在处理商朝遗民和跟商朝亲近的其它民族问题上,如果他们安于周朝的统治,则一视同仁,如果反抗,吕公则毫不手软,据史书记载,当时的东夷族分支莱夷族因为不满齐国的统治,起兵反抗,吕公在听到消息的当天就派兵去平息,并且很快就有了效果。该硬的时候硬,该软的时候软,很快齐国就稳定下来了。
二、同样是因为偏僻,齐国的经济并不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吕公遍访齐国各地,终于发现了齐国的优势。齐国因为邻海,所以产盐多,渔业也发达。不过有一个问题,虽然齐国的盐多,鱼多,但在当时齐国的条件下,这些东西却卖不出去。吕公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到达封国以后,顾不上休息,就带着周王分给他的军队开始修路,同时,他还鼓励齐人经商,经过几年的奋斗,齐国到其它诸侯国的路通了,齐国的商人游走在各诸侯国之间,齐国的盐和鱼源源不断地运送到西周的各处,齐国也因此成为经济上的强国。
三、这一点可能最重要,吕公和吕公的追随者并不是齐国人,他们都是外来者。而在齐国本地并没有多少出身贵族的人,这事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在于没有这些贵族,不能从上层社会得到帮助,像齐国的邻国鲁国,因为是周王室的宗室,而鲁公的父亲周公在当时更是西周的执政,所以只要鲁国有什么需求,周王室基本会满足他,而齐国则什么都只能自己干。
好处就是既然没有贵族,吕公就只能从平民中选择能人,在一点程度上使得齐国“举贤而尚功”,用人不看出身(其实也没多少有好出身的人),只rh看能力。因为用人不看出身,所以齐国选人的范围比其它国家大得多,齐国因而一直人才鼎盛,同时因为没有出身的限制,只要你有本事就能当官,打通了上升的通道,所以齐国人也比较好学上进。
吕公在齐国的这些政策,给齐国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齐国的经济慢慢变好,社会风气则像个大熔炉,具体来说,就是齐国人大气(现在山东人也豪爽),喜欢讨论,容易接受社会的变化,更喜欢新的东西,崇尚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
同时,齐国的那些当政者,因为他们大部分来自于平民,所以他们的政策都比较适应当地的民风民俗,讲究实效,不太注重形式,也不急功近利。所以齐国人推崇实用之术,特别是在学术方面,几乎所有的学术都跟实用有关,这种习惯一直影响到后代,直至现在。
像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百科全书《考工记》,《考工记》作为一本齐国官府大力推荐的工具书,记录了当时齐国六大类几十个工种的相关知识,甚至于对一些合金属含量都有记载。它里面最重要的是对于农业的指导,雨丝认为,这些东西比那些四书五经还重要,可惜的是后面我们没能在这方面优化发展。
正因为齐国的兼容包蓄,所以齐国出了很多的名人,像管仲、晏婴,孙武等,而这些名人的思想也跟齐国一样,实用性至上,兼容了各家的思想。
当然齐国强大除了上面的原因外,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他的军事能力,吕公本人自不必说,作为西周的军师以及周武王的尚父,为西周的建立立了无数的功,史书上记载就雨丝看到的有三次,第一次是他帮助周文王平定了西周周边的民族,稳定了西周的边境,从而可以放心对商用兵。
第二次是,周武王出兵攻打商朝时,武王的坐骑被雷吓死,周武王以及其他周朝的官员认为,这是不吉,不应该再出兵,但吕公力排众议,用商朝弄得民不聊生,武王应该解民生于水火为由,劝说武王。
第三次是周国的兵到半路时,周兵的船坏了,众人又认为这是不吉,刚出师就不利。吕公则对武王说他要为父报仇,哪能因为一点点小的挫折就放弃,登岸后他又下令众人把船毁坏,置之死地而后生。
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实行寓兵于农的制度,从而使得齐国全民皆兵,齐国的军事能力变得更强。据《左传》里记载,齐国对外作战的国家有三十多个,几乎打遍了周朝所有的诸侯国,连晋、楚、秦这几个强国也不例外。《孙武》的作者说齐国是惟一一个从西周初到战国晚期,都能够影响天下局势的大国。
其实齐国的这些政策,不只是使得齐国强大,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强大的大一统王朝,无一不是受他的影响,像秦后的汉,虽然表面上独尊儒术,但其实是兼容法家、道家、儒家,典型的代表就是中兴之主汉宣帝。
而封建社会中兴的唐朝,则把兼容包蓄发展到了极致,在当时的长安,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异族的身影,唐初期、中期很多名将和名人都是少数民族,李世民更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不过可惜的是,虽然在用人方面,历代的皇朝在一定程序上都不计出身(科举制度),但在学术方面,却太推崇儒术,特别宋明理学,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在科学方面的成就,因为除了儒学,其它学术都是下品。
最后总结一下,齐国之所以强大的原因是在强大的军事实力保证之下,因地制宜,任人唯贤。说出来也就一句话的事,不过做起来就不一定,中华历史几千年,真正做到的皇帝还真不多,能做到一部分的都是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