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科尔文(Marie Colvin;1956年1月12日—2012年2月22日),美国记者。
科尔文生前供职于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是该报资深战地记者。2012年2月22日在叙利亚霍姆斯市中弹身亡。
玛丽·科尔文(Marie Colvin),女,1956年出生在美国纽约长岛风景如画的牡蛎湾,是耶鲁大学人类学专业的高材生,师从普利策奖得主约翰赫西(John Hersey)。 [2] 但因大四的一场有关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后情况的报道研讨会,科尔文被战争报道深深折服,便立志成为一名战地记者。毕业后供职纽约运输工会内部刊物。后成为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资深战地新闻记者。2012年2月22日,玛丽·科尔文在叙利亚霍姆斯省首府霍姆斯市一处临时媒体报道中心遭炮击身亡。
科尔文本是美国纽约州一家小报的记者,后来成为《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战地记者,在伦敦供职27年。 科尔文过去30年里报道过数场战争,包括科索沃战争、车臣战争、阿拉伯地区的动乱等,总是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险的场合,虽然其间获奖无数,却无法拥有正常的爱情和生活。为了钟爱的事业,即使付出了失去一只眼睛的代价,也未能阻止她重返更危险的地区。从斯里兰卡到前南斯拉夫,从伊拉克到利比亚,哪里有战场,哪里就有她的身影,2011年她甚至成为最后一位采访卡扎菲的记者。凭借她在车臣和科索沃的报道赢得了国际妇女传媒基金会的“勇气奖”,此前,她还曾凭借在前南斯拉夫的报道获得了英国“最佳驻外记者奖”。
2010年在一场纪念殉职战地记者的纪念仪式上,科尔文道出了她不顾生命危险报道战争的决心:“我们的使命是准确客观地报道战争和灾难,我经常会问自己,我写出来的东西到底值不值得冒生命的危险?”“我为什么要报道战争?在过去几天里,我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并不是典型的战地记者,因为我注重的是战争中的人性,我想告诉人们战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几个世纪过去了,战争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战场上依旧炮声隆隆,血肉横飞;战场外妻离子散;交战双方都不肯公开真相。所以,我的工作就是做一名战争证人”。
从战场归来的女记者发现自己已经不适应“和平年代”,因为生活安静得让她发慌。她回忆说,在贝尔格莱德的经历就像是一部史诗般的电影。“时间慢慢地流过,那里所有的一切,包括灯光,看上去都是那么特殊”。在经历了战争、炮火和逃亡以后,我真的很难跟别人谈论什么住房抵押或内衣的流行款式”“得奖也让我焦躁不安,我始终有一种负罪感,感觉自己是从战争中受益的人。我们把那些人身上发生过的可怕故事榨取出来,然后就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她因此而产生一种负罪感,“有时感觉自己就是个伪君子,因为我总是要回家的”说这话时,科尔文声音沙哑,指间的香烟氤氲缭绕。这个一生挚爱战地新闻的女人,身上从来没有香水的味道。
2012年2月22日,英国《星期天泰晤士报》美国籍女记者玛丽·科尔文在叙利亚对叙反对派采访报道时遭炮击身亡。21日,遇袭前一天科尔文在Facebook的个人主页上说“我感到很无助。天气也很冷!但我会继续跟踪报道(叙利亚动乱)”,她在发回的最后一次报道中说:“叙利亚霍姆斯城里2 .8万名平民,男人,妇女和孩子在炮火中绝望地寻求避难所,这是我见过的最惨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