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是地缘政治的恶劣。由于地缘政治的不利因素,国家被迫进行集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集权导致资源调度效率的进一步下降,并使地缘形势变得更加恶劣。于是,国家进一步集权,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领土逐渐缩小,最终导致灭亡。
东帝国占领的地区,原本是罗马帝国里面最富庶的地区,包含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昔兰尼加、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埃及、叙利亚都是肥腴之地,但是周边的敌人也很多。
西部有原西帝国废墟上建立的日耳曼诸蛮族国家,比如西哥特人建立的西哥特王国,汪达尔人建立的汪达尔王国等,蛮族领袖奥多亚克、西奥多里克都是危险的敌人,东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曾经派名将贝利撒留、纳尔西斯消灭蛮族诸王国,但是好景不长,很快东罗马的就因为财政问题退了回来。
东部则有萨珊波斯帝国。萨珊王朝在罗马帝国分裂之前就已经是罗马的劲敌,曾经俘虏罗马皇帝瓦勒良,分裂以后的东帝国跟萨珊王朝实力更是半斤八两,双方来来回回打了几百年,最终被阿拉伯人捡了便宜,两败俱伤。
南部则有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国创立之初,以烈火燎原之势席卷中东,亚穆克河之战大破东帝国,夺取叙利亚、埃及,卡迪西亚之战大破萨珊波斯,随机消灭波斯。阿拉伯人的海军甚至围住君士坦丁堡,要不是利奥三世使用了希腊火全歼阿拉伯舰队,东帝国就被阿拉伯人灭亡了。
北部则有保加尔人与罗斯人。这些民族原本是蛮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也在复杂化,文明在进步,后来保加利亚的西蒙大帝就曾经包围君士坦丁堡,罗斯诸蛮族则为害于北方。
面对如此之多的敌人,东帝国也一度思变图强,出现过希拉克略的军区制度,出现过利奥三世的捣毁圣像运动,但始终无济于事,越改越差,最终只能亡国。
东帝国的灭亡,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先说内因,罗马帝国一直到东帝国,千年间探索的治国强军方略不可谓不多,但是难以得到要领。中央集权不够,君权旁落和地方做大几乎年年都有,地方分离势力反叛和政变几乎贯穿整个帝国的历史,一次一次的内乱,总是将刚有起色的帝国拖进大坑。就是东帝国引以为傲的军区制,也存在分封残余。分封制下,君权掣肘太多,地方政治不稳定。这一点和中国的明显区别就是,他们的地方贵族,军事贵族是国家的股东,而皇帝只是董事长。中国的郡县制下皇帝是老板,地方官吏只是职业经理人。再有,失败的外交。东帝国几乎没有朋友,周围可以说全是敌人,同是基督势力的日耳曼人,他瞧不起,有芥蒂,其他人就更指望不上,结果邀请天主教十字军帮自己,结果还让人家来了个顺手牵羊。再说外因。东帝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太让人眼馋了,富庶就有贼要惦记。并且,周围全是贼。为啥呢,拜占庭的地理位置是个十字路口,名词叫四战之地,从希腊到安纳托利亚,到叙利亚和埃及,哪个都是易攻难守之地,并且周围民族,宗教势力复杂,西有哥特人,日耳曼尼亚人,后来连诺曼人都跑西西里去了,北有斯拉夫人,匈人,马扎尔人,库曼人,东有波斯,阿拉伯,后来有迁过来个要命的奥斯曼部族,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凡是迁徙,必经此路,而且,你还有钱,有人,有皇冠,有头衔,那就揍你。翻看东帝国历史,你可以看到,它几乎年年都在打仗,即使再强悍的国家,年年战乱,也是死路一条。不过,东帝国能在此种环境下挺过一千来年,也算是有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