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你知道多少“天安门”的秘密呢?

  “天安门”在哪每个人都知道,“天安门”原名叫“承天门”,它建于明朝的永乐年间,也就是1417年,离现在已经有600来年的历史了。

“天安门”是中国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是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是隔街相望。在明朝时期取名为“承天门”意指“承天启运”,“受命于天”的意思。

天安门是一座黄瓦飞檐、三层楼的五洞牌坊,朱漆金钉,光彩夺目。一条笔直的中心御道,穿过端门,直通皇宫正门的午门。

  据史书记载,天安门的设计者是江苏的吴县人——蒯祥,当时明成祖朱棣,从金陵(也就现在南京)北迁时,就在全国征召各地工匠,前往北京继续大兴土木。明成祖当时的随从人员蒯祥就负责这个项目,因先前参加过皇宫建筑设计。因为蒯祥的设计水非中之高,所以被任命为重大工程的设计师。在北京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就宫廷正门的承天门。

  承天门竣工时期是在1421年完成整个建筑,当时的城楼规模上比现在小些,但是外形上到现在的没什么差别。当承天门建立后可是连片的叫好声呀,文武百官个个称赞,皇帝也是龙颜大悦,并称蒯祥 “蒯鲁班”。

  为什么“承天门”要改名呢?

  “承天门”改为“天安门”的时间为在天顺元年间,也就是1457-1464期间,承天门因为被雷击而起火的事件,烧毁整个城楼,后来在1465年开始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可又在1644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因为李自成攻占京城,承天门再次受到毁坏了,直到1651年,顺治八年,才进行大规模的修缮,所以才正式更名为“天安门”。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