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朱见深为何一生钟爱比自己大17岁的女人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又被称为成化帝,是明英宗的长子,也是明朝第八代皇帝。他于天顺八年(1464)登基,并在初年就平冤昭雪,恢复景帝的帝号,同时也能够理解百姓的需求,励精图治。然而,在位末年,他喜欢方术,整日沉迷于后宫和比他大17岁的宫女万贵妃的享乐,并且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以至于奸佞当权,西厂肆意妄为,朝纲岌岌可危。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万贵妃去世,八月,宪宗因过于悲痛而驾崩,享年41岁。他被葬在北京昌平的明茂陵。

  透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万贵妃在明宪宗眼里地位至高无上,无人能比。是什么原因使得明宪宗一生钟爱大他17岁的万贵妃呢?按说,在中国古代社会,封建帝王后宫佳丽三千、妃嫔无数乃是常态。作为后宫中的女人,要从众多佳丽中脱颖而出,得到皇帝的宠爱,已是不容易做到的事,而要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并且还能独受皇帝恩宠几十年,就更是非常困难的。然而万贵妃做到了,这个生活在明英宗和宪宗时期的谜一样的女人,留给了后世研究者无数的问号。她既没有惊人美貌,也没有显赫家势,更没有花季一般年龄,她究竟凭借什么独受恩宠二十年呢?

  我们还是先从她的基本情况开始说起。万贵妃(公元1430-1487年),小名贞儿,原籍青州诸城(今山东益都县一带)人,父亲万贵为县衙掾吏,因犯法被流配边疆。万贞儿年仅四岁便被选入孙太后宫中,充入掖庭为奴。明宪宗朱见深两岁时被孙太后立为太子,与此同时,时年19岁的万贞儿做了他贴身侍女。公元1465年,英宗皇帝去世,朱见深继承了皇位,改元成化,成为明朝第八位皇帝。第二年,万贞儿为宪宗生下一子,宪宗大喜,遂封万贞儿为贵妃。可惜不到一月,皇子夭折,此后万贞儿再无生育。

网络配图

  然而,朱见深倾其一生都对这个比自己大17岁的女人格外地宠爱和忍让,一直到万贞儿去世。明朝文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篇》中对万贵妃所受的恩宠感慨道:“自古妃嫔承恩最晚、而最专最久者,未有如此。”另外,有史料记载,年仅18岁的宪宗大婚不久,就撇下年轻貌美、才华横溢的吴皇后,夜夜就寝于万贞儿所住的宁贞宫,这足以说明万贞儿在宪宗心中的地位。据清代张廷玉等人所修《明史》记载,经历丧子之痛,万贵妃开始对其他怀孕的妃嫔或已经降生的皇子大加谋害,而宪宗却对这个女人无计可施,未加责罚,相反却是一再的退让。

  明宪宗与万贵妃的“姐弟恋”热烈持久宽容到如此程度,不仅前无古人,也后无来者,不能不说是一种特例、一桩个案。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朱见深具有强烈的俄狄浦斯式恋母情结。

  据正史记载,朱见深自两岁开始就由万贞儿陪伴。英宗土木堡之变之后被困瓦剌,朱见深的叔父趁机抢去皇位并罢免他的太子职位,从此他便跟随万贞儿住在后宫,直到英宗卷土重来。在朱见深这段人生中最黑暗最艰难的日子里,万氏一直守护在朱见深身边,始终如一,不离不弃。由于古代主子和侍女之间的特殊关系,万贞儿在朱见深心目中就有了母亲、姐姐兼情人的多角色的朦胧定位。这是宪宗朱见深一辈子对万氏都非常宠幸的最大原因。毕竟人在最落魄最寂寞的时候,是最需要温暖需要呵护的,加上朱见深有些口吃和内向,总是万贞儿在呵护与照顾。明宪宗小时候的这种境遇,肯定会使他增加对万贵妃的恋母之情、钟爱之心。

  其二,万贞儿颇有长远眼光懂投明宪宗所好。

  万贵妃尽管青春不再、貌不惊人,却深谙男人心理、官场规则。由于万贞儿对明宪宗从小就陪伴照顾长大,对朱见深的性格特点、为人原则一清二楚,即便是个性弱点也了如指掌,可以轻易地玩弄他于股掌之中,利用他来达到自己“擅宠”的目的;加上她在后宫多年,潜移默化参透了政界规则,把握和掌控一位比她小17岁的皇帝,能力手段都绰绰有余。

网络配图

  比如,《明史》中记载:“帝每游幸,妃戎服前驱”,说的是宪宗每次出游,万贵妃总是戎装打扮陪同在侧,或骑着马为前驱,或佩刀侍立左右。这种做法,相比六宫粉黛的柔姿弱态,身着戎装的万氏自然给朱见深一种新鲜感、安全感。再比如,万贞儿知道朱见深已是太子身份,将来就是皇帝,故无论是心理慰藉还是生理满足,都能够尽力做到最令明宪宗爱不释手。平心而论,这些做法是男人无法抗拒的诱惑,更是男人对其宠爱有加的法宝。

  曾有资料说万贞儿有高超的房中御夫术。在明末清初查继佐撰写的《罪惟录》中,描述万贞儿“貌雄声巨,类男子”,可见万贞儿绝非是美女中的极品,连宪宗的母亲周太后也大惑不解地问儿子:“彼有何美,而承恩多?”宪宗答道:“臣有疝疾,非妃抚摩不安。”这话已经说得非常露骨了,万贞儿尽管不是美女,却有美女不可替代的好处。不过这一观点大多见于小说野史,真实性不敢恭维。只是后来很多小说都根据这一点把万贵妃塑造成了一个风骚淫荡的女人。因未见正史,也无法考究,只能算是一种说法罢了,无需多言。

  其三,万贞儿善用心计会想方设法笼络宪宗。

  《明史》有记载:“先是,宪宗居东宫,万贵妃已擅宠。后既立,摘其过,杖之。帝怒,下诏曰:‘先帝为朕简求贤淑,已定王氏,育于别宫待期。太监牛玉辄以选退吴氏于太后前复选。册立礼成之后,朕见举动轻佻,礼度率略,德不称位,因察其实,始知非预立者。用是不得已,请命太后,废吴氏别宫。’”说的是,万贞儿擅宠之后,醋意大发的吴皇后凭借优越的地位和超凡的自信指责万贞儿的过错,并亲手杖打了万贞儿,结果引起宪宗大怒。宪宗一怒之下下诏“废后”,并将吴皇后打入冷宫。《明史》里面对这件事是这样评价的:“宪宗年十六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机警,善迎帝意,遂谗废皇后吴氏。”这一“迎”一“馋”,说明万贞儿心计颇深:她凭借宪宗的宠爱,趁机大讲吴皇后的坏话,并提议废后,宪宗一“怒”一“疼”,竟从其言。继立的王皇后,自然从中吸取了教训,对万氏的态度比较友善,不大理会万氏的横行霸道。王皇后的明哲保身态度,以及皇帝对万氏的宠幸,一度使万氏成为成化朝后宫真正的主人。

  《明史》还记载:万贵妃“母以子贵”的梦想破灭之后,为了达到“擅宠”的目的,开始千方百计迫害未出生的皇子,通过买通太监给怀孕的妃嫔灌药,导致“饮药伤坠者无数”。所幸的是,一个跟万贞儿长得有些相似的宫女纪春红怀孕之后,太监张敏感叹宪宗无子,动了恻隐之心,私自将堕胎药量减半,竟保住了孩子,即为孝宗。《明史》对此记载到:“孝宗之生,顶寸许无发,或曰药所中也。”从这件事来看,万贵妃确实心计太重、心机太深。她知道宪宗必定会知情,也知晓宪宗不会把她怎么样,便仰仗她是宪宗最需要的女人,敢于肆意妄为。

网络配图

  其四,“姐弟恋”自古有之存在社会认可基础。

  在中国历史上,汉代平阳公主和卫青,三国曹植和文昭皇后、曹丕和文昭皇后,东晋王献之和郗道茂都是“姐弟恋”的先例。故到了明朝,“姐弟恋”现象并非是新鲜事物。何况在万贞儿心底里是能够接受“姐弟恋”的,因为她是山东人,当地比较流行和看好“姐弟恋”这种婚恋模式。笔者的老辈亲属中,就有不少人是“姐弟恋”婚姻,且都挺幸福的。其实说起来,即便是今天,“姐弟恋”依旧在许多领域的某些人群中被推崇被热衷,可见其存在具有一定社会基础。

  有人评论说,明宪宗只怕是历史上几个难得的专情皇帝之一。可怜的宪宗把他的一片真情献给了这个大他17岁的女人,而这个女人却把这片真情当作她向上攀爬权势,追求荣华富贵的一个梯子,还差点玩得宪宗没有子孙后代。笔者对此深有同感,很是支持。毕竟,万贵妃后来的所作所为,确实有些疯狂有些杯具。

  我赞同这样的观点:在爱情面前,是没有成熟与幼稚,是不分年龄大小的。世界上惟有爱情和咳嗽是无法掩饰的,“姐弟恋”同样神圣,尽管不符合常规,也违背常理,但因它是无法掩饰的自然和刻骨的爱,所以,它同样是美的。只是这样的美,不应掺杂感情之外的东西,不应被名利迷惑而迷失。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