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神话》,或许很多人都会问:“蒙毅和蒙恬真的存在吗?”电视剧里的大将军在历史河流中是否真的出现过,然后留下一些痕迹?他们是否有像剧里那么绚丽斑斓的人生,敢爱敢恨,饮酒对歌,驰骋沙场。
网络配图
据史料记载,蒙恬是秦时的将军,山东省蒙阴县人,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的名将,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所以,蒙毅和蒙恬是切切实实真实存在的人物。蒙氏兄弟同时效力于秦始皇,蒙恬担任外事,在边疆之外带兵打仗,抵御外侵;蒙毅常为内谋,在朝廷之上为秦始皇出谋划策,进谏忠言。他们被合称为“忠信”,皇宠国恩,荣耀一时。
司马迁有云:“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说的就是蒙恬在率三十万蒙家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一带后,修筑万里长城,西起陇西东至辽东,把原来燕、赵、秦的长城连在了一起,抵御外敌的同时还方便了百姓生活交通。正是因为有了蒙恬的一番努力,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万里长城。现在万里长城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我国的标志。再踏上长城的驿道,抚摸每一块古砖,似乎都能听得到,它们讲述蒙恬当年风光无限的岁月往事。
真正光芒闪耀过的人,是不会被历史长河冲刷走的,也不会被时间岁月蒙尘。他们留下的每一处痕迹都在用自己的语言诉说着,他们曾经来过。
蒙恬怎么死的
蒙恬帮助秦始皇平定天下,立下了卓越功勋,可以说没有蒙恬就没有秦朝的一统天下。蒙恬出身武将世家,祖辈效忠于秦国王室,为国鞠躬尽瘁。但就是这样一位忠君爱国将才最终却没能落得个好下场,死在了他誓死效忠的秦国皇帝手中。
网络配图
秦始皇生前对蒙恬非常信任,每次出行总是让蒙恬跟他坐一辆马车。君臣之间讨论天下之事可谓是“君臣一心,其利断金”。秦始皇赐予了蒙氏家族至高无上的荣誉,不光是对蒙恬加官进爵,就连他的叔伯兄弟也都在朝中担任要职。蒙恬感激皇恩,更加卖力辅佐始皇帝,觉得对秦始皇的恩宠无以为报。蒙恬对秦朝王室忠心耿耿,他熟读律法,赏罚分明,就算对待皇帝身边的人也丝毫不留情面,这就为他的死埋下了伏笔。
蒙恬执法严格,内臣赵高犯了法,他也将赵高收监判刑。秦始皇亲自为赵高求情,得到蒙恬的许可后才恩赦了赵高。赵高对此耿耿于怀,一直找机会除掉蒙恬。秦始皇出外巡游,突然暴毙。赵高伙同胡亥篡改诏书,扶持胡亥继位,并将扶苏处死。胡亥上台后。赵高又提出将秦始皇时期的有功之臣统统灭口永决后患,这其中就包括让他恨得咬牙切齿的蒙恬。胡亥听信赵高谗言,赐死了蒙恬。
可惜蒙大将军一代风流人物,最终却命丧小人之手。所以说,要想在社会立足千万要分清君子和小人,千万不要得罪小人。
蒙恬发明了什么
古代许多军事家往往容易发明出新的作战策略或者行军工具等,这和古代行兵打战各种条件匮乏有关。秦始皇时代,行军作战讲究的效率和速度和现代相比都是非常落后的,两国对战,除了有彼此的细作,古代的烽火狼烟等外就没有更便捷的工具了。
网络配图
相传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毛笔写字,而是刻板的刀刻字。由于战国时期战争频繁,需要传递的军情增多,书信往来很多,用刀刻字太过于缓慢,容易延误军情。善于观察事物的蒙恬将军,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有一天他突然从随从身边的枪花上扯下了一缕毛穗,把它系在杆子上,沾着墨汁在白色的布帛上写下文字,他一看,毛穗写的这个文字不但快还能容易辨认,不禁喜出望外。他于是开始命令士兵们学用此法,以后传递文书军情就摒弃了刀刻的方法,而是用这种写法写在了布匹上。之后蒙恬又用类似的材质尝试了不同的效果,发觉狼,羊身上的毛硬而有韧度,写出的效果最好,用起来也方便,此时蒙恬已经把又粗又笨的杠子削成了小细杆。
后代造笔行业就以蒙恬为祖师爷来供奉朝拜了。可是根据出土的文物来看,似乎也有毛笔写字的痕迹,远古时代的彩陶图案,甲骨文的字形似乎都能证明毛笔在早于蒙恬之前就存在了。近代出土的一座战国时期的陵墓里完整的出现陪葬品毛笔,更是直接推翻了蒙恬发明毛笔的说法。但是这个传说又是为什么存在呢?或许是由于区域和年代的间隔,古代交通不便利,信息传播不发达,也许之前发明的毛笔在战乱中遗失了。
无论蒙恬是不是真正的毛笔发明者,蒙恬作为作战经验丰富,屡战屡胜的名将,他对待军事行动以及完成军事战役的各种细节条件一定是非常用心的。蒙恬也许算不上最早创造毛笔的发明家,但是他一定对传送文书的毛笔用法作了改良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