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和周瑜,一个英勇无畏,一个谋略过人,两位东吴顶尖将领,携手共同征战江南,成就了不朽的传奇。孙策率军勇破敌阵,周瑜则智擒敌将,他们相互搀扶,信任与默契成就了绝佳的拍档,共同书写着辉煌的历史篇章。他们的友谊如同一对璀璨的明珠,闪烁着无尽的光芒,为后世留下了永恒的传奇。
三国时期的好朋友很多,他们好比历史长河中一抹的最亮的光,让人非常羡慕。比如刘备关羽张飞,虽非同姓兄弟,却比起亲骨肉更让人动容。除此之外,还有两个人,那就是孙策与周瑜。
孙策与周瑜两个人都是大帅哥,不过二人怎么能成为好朋友呢?两个人的地位不一样呀,周瑜是世代官宦之家,周瑜家都是读书人,他们文质彬彬,儒雅飘逸,他们怎能让周瑜去结交一个匪气十足的江东小霸王呢?要知道当时的门第不对等呀。
不过仔细想想当时是乱世,孙策与周瑜又都是小孩子便迎刃而解了。孙策和周瑜是相识于少年,而少年是一个纯真的时代,在那个时期,很多世俗的东西都会被天然摒弃,小孩子的天性就是追寻一些简单的能让他们愉悦和兴奋的人和事,玩具如此、食物如此,朋友也是如此。少年心性使得他们在内心没有被过多“污染”的状态下,彼此相互接受和认可了,这是一种缘分。
另外一个原因人都是叛逆的,小孩子的个性都是如此,你越不让他们那样做,他们越那样做,就像现在的孩子也喜欢玩叛逆。更何况两个人都是胸怀大志的年轻人,在纨绔子弟横行的时候,孙策与周瑜彼此相互欣赏,比什么都重要。好的情感可以穿越一切,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孙坚北上参与平定黄巾军时把家人留在了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少年老成的孙策在寿春结交名士,声名鹊起,这就吸引了同样少有大志的周瑜,周瑜专程赶到寿春去“考察”孙策,结果两人一见如故。
少年时期的情怀和情愫永远都是最让人动心和难忘的,所以在这里也奉劝大家一定要学会珍惜自己身边的少年知己,再过一百年,发小、中小学的铁哥们等都比成年后结交的酒肉朋友要金贵得多。
孙策与周瑜这一结交不当紧,直接改写了东汉末年的历史。后来南征北战的孙坚在东汉末年的历史上大放异彩,他带兵讨伐董卓,屯兵洛阳,而周瑜充分发扬了“好兄弟同甘共苦”的精神,劝说孙策携家人移居到自己的家乡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盛情难却,孙策答应了。在舒县,周瑜充分发扬了东道主的高风亮节,专门从家族中挑选出一幢房子给孙策及其家人居中,并全权负责了他们的一众用度。
不想天有不测风云,孙坚一度找到了传国玉玺,却和盟主袁绍闹掰,然后带兵退回江东。而荆州的刘表受到袁绍的蛊惑,居然带兵拦截,双方互有胜负,不料最终孙坚却被刘表部将黄祖的手下所杀,悲从中来的孙策当时年仅17岁,这是一个现在高中都没毕业的孩子,在当时依然挑起了照顾家人甚至建功立业的重任,从袁术那里,以传国玉玺为交换条件,带了三千兵马,从袁术那里逃了出来。也想到江东发展,于是给周瑜写了一封信,因为他兄弟周瑜的从父(叔伯)周尚正在对面的丹阳郡当太守。信的具体内容不可考,但可以猜出大致是求助求援之类的信息。
到底是最好的兄弟,周郎并不怠慢,书上写道: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你看不仅周郎来了,还带来很多兵马。这是不是雪中送炭。正是有了周瑜这次让人不可思议的“家族和阶级背叛”,孙策才顺利过了长江,然后摧枯拉朽地拿下了整个丹阳郡。这也是后来孙策对程普等军中不服周瑜的大将们说“周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 如前在丹杨,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的根本原因。
当然了周瑜的加盟,不仅是帮孙策平定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那么简单,还在孙策死后继续鞠躬尽瘁的辅佐孙策的兄弟孙权,还在赤壁以少胜多用火攻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丞相,此举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历史局面,这便是周郎送给孙策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