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曾在唐朝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千年来,他一直被冤枉为“废帝”、“昏君”等负面形象。那么,历史上的他究竟是怎样的人物呢?国外史书又是如何评价他的?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讨李治的真实面貌。
世人皆知武则天杀伐果断,足智多谋,有铁血一般的手段登上了古代政治的最巅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女皇。在谈论到武则天如何上位时,人们大多都会想到武则天那个窝囊的丈夫--李治,是他能力不够,守不住这皇位,让武则天可以有机可乘。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李治又是真的窝囊,没有能力吗?一代皇帝果真就这般不堪吗?
捡漏还是蓄谋已久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一共育有三子,嫡长子李承乾,次嫡子李泰,小儿子也就是李治了。作为嫡长子李承乾自然是备受宠爱与关注,李世民更是早早将其立为太子,委以重任,对其期待极高。
可是大家都知道,自古以来有几个皇子可以抵挡得住皇位、权力的诱惑呢?庶出的皇子都想拼尽全力一搏更何况嫡子呢?
嫡次子李泰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不甘心自己也是嫡子,只是比李承乾晚出生,凭什么自己不可以是太子呢?
于是他在李世民和李承乾两人面前分别撺掇,让李世民日渐讨厌李承乾,让李承乾认为李世民即将把他废掉,自己需要先下手为强。
李承乾被眼前的权力迷惑双眼发兵造反之时,李泰又去了李世民面前告状,最终李承乾被李世民废去太子之位。
李泰也顺势坐上了太子之位,可是坐上太子之位的李泰并不满足,他害怕,害怕李治会像他将李承乾拉下去一样谋害他,所以他又着手想要杀害李治。
但是最终被李世民发现,做了没几天太子的李泰最后因为谋杀手足的罪名废去太子之位。而作为最小也是最后一个嫡子的李治自然而然地坐上了太子之位。
许多史书写到李治的太子之位是捡漏来的,两位兄长争夺,最后两败俱伤,李治捡了一个大漏。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史料记载李治自幼体弱,但经过太医多年的医治疗养,身体也算好了一多半。可是在李泰坐上太子之位后,李治却又生了一场大病,宛如惊弓之鸟,精神也变得恍恍惚惚。
李世民自然发现不对劲,每当询问之时,李治都会哆哆嗦嗦地说“不关二哥哥的事”,后经李世民一番彻查,发现原来是李泰做的手脚,而此时此刻,恰巧身在狱中的李承乾也承认自己谋反的原因。
大家也都知道李世民的皇位也是经过玄武门之变得来,他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要手足相残,所以大发雷霆并将李泰废掉了。
这一切是否都发生得过于顺利,李泰能将李承乾扳倒又怎会除不掉窝囊无能的李治呢?而李泰身为太子,想谋杀掉一个皇子后怎会轻易露出了马脚呢?作为最后的受益者李治怎会没有推波助澜呢?
在李治登上太子之位后,李世民便病倒了。649年,李世民逝世,李治顺利登基。
扳倒长孙无忌重掌大权李世民在去世之前认为李治的手段以及能力并不能镇压得了朝中的大臣们,便将李治托付给了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兄长,也是跟随李世民将大唐江山打下来的忠臣,但他万万没有想到长孙无忌也早已被权力蒙蔽了双眼。
在李治登基之初,长孙无忌就趁李治对朝政不是很了解,暗中将自己的政敌扳倒,在几个重要的职位插入自己的人,当时的长孙无忌可谓是权倾朝野。
长孙无忌这般公然将皇帝不放在眼里,自然会招来皇室的不满,李治的三哥李恪便是其中一个。李恪就曾在朝堂上公然与他发生了争吵,长孙无忌也因此就想将李恪发配封地,让其远离朝堂。
李治曾多次为李恪说话,让长孙无忌将此事就此翻过,谁知长孙无忌却不听李治的话,还告诉李治不用管这些,丝毫不给皇帝一点情面。
不久后李治更是发现,他这个皇帝其实也就是后宫里的皇帝,也就只能在后宫里有人听他的命令,一旦出了后宫,外面的事情便都是长孙无忌说了算,自己讲话完全没有人听。
这也就罢了,在立太子之事上,长孙无忌也要横插一脚,企图逼迫李治立他支持的李忠为太子。这让李治十分恼火,认为自己当这个皇上完全就是傀儡皇上。这彻底让李治动了杀心。
他为了将长孙无忌一党全部除掉,先是废掉了长孙无忌一党支持的王皇后,坚持立当时的武才人--武媚娘为后。然后就逐步削弱长孙无忌一党的力量,借故弄死了很多他的得力帮手,或将其流放。
最后给长孙无忌捏造了一个蓄意谋反的罪名将其杀害。这一连串的动作干净利索,一夕之间长孙无忌弄权几十年布下的局却被李治彻底破解。
长孙无忌弄权多年,从跟随李世民开始便是朝中重臣,在朝堂上经历过数不胜数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也依旧在朝堂上屹立不倒。如今一夕之间被李治扳倒,你能说李治无能?
大展宏图在扳倒长孙无忌之后,李治就开始大展宏图,首先他对现行的法律并不满意,认为并不是很公平,所以他就开始着手编订新的律法。永徽三年,在李治的重视下编成《唐律疏议》,这部律法对研究古代封建社会下的法律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就其事后的效果来说,这一时期社会安定,犯罪率大大降低。据史料记载,有一次,大理寺卿唐临向李治报告中说到:监狱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个,其中只有两人需要判死刑。
不仅仅是法律方面的成就,李治统治时期大唐的边疆也是史无前例的广阔。后来我们引以为傲的唐朝宽阔的版图其实大多都是李治统治时期的版图。
在军事方面,李治统治时期也解决了李世民在位时期都没解决的高丽国骚扰问题。李治派人将高丽侵犯的部队赶出了唐朝疆土,且与高丽国签订条约,高丽国为唐朝的附属国。
其实很多的后世学者都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后世人们评价李治时,多受到武则天的影响,认为武则天能称皇是因为李治无能,管不住武则天。可是李治本就体弱多病,再加上年老,身体根本就撑不住了。
可能武则天的那些小动作李治是心里清楚的,但是当时武则天也年老了,且家族中也无人能威胁到大唐,便睁只眼闭只眼了。
李治既然能在夺权之战中顺利登基,便必定不是草包人物,否则早死在夺权之战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