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陈桥兵变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变?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一则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讲述了赵匡胤通过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宋朝。陈桥兵变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何被誉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兵变呢?该兵变发生在后周时期。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去世,年仅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在这一背景下,陈桥兵变出现了,并没有发生很多流血事件、死尸遍布以及烽烟四起的景象,几乎可以说是“人们无需流血,商人也无需停止交易”,却成功地实现了朝代更迭的壮举,创造了“用非暴力手段建立大王朝的奇迹”的历史。一般人认为这只是兵权和实力威慑的结果,但实际上,兵权和实力只能确保兵变的最终成功,而成功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决策者的谋划能力和政治眼光,他们能够化解大事于无形,轻易左右情势,这充分展示了赵匡胤的政治手段。

  


  其中较为明显直观,兵变之际,赵匡胤曾数次“严敕军士,勿令剽劫”,从而保证了兵变入城时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由此赢得了民心,“都城人心不摇,四方自然宁谧”。这与五代某些“纵兵大掠”的兵变相比,赵匡胤的“严敕军士”无疑表现出一种政治见识。

  在宋朝的官方史书中,声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是没有预谋的。但是,近代许多史学家认为,从赵匡胤即位后竟无须再出征,辽兵即“自行遁去”、《辽史》也没有“是年南寇”的记录以及京师汴梁在兵变不久前即谣传“点检作天子”,再加上现成黄袍之预备、禅位诏之事先草拟、及赵匡胤母亲之言:“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

  即位之后,赵匡胤斩封邱的守门官,升了陈桥守门官的官职。等史料来看,陈桥兵变应该是一起早有预谋的军事政变。建隆二年,赵匡胤罢去慕容延钊的“殿前都点检”一职,以免“点检做天子”的戏码重演。

  这场兵不血刃的变革,从此开创宋朝三百余年的江山国祚,同时也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经济和生产力最为强盛的时代。但也是因为这个王朝以陈桥兵变为开端,是以宋朝一直在兵力这方面极力压制,形成了独特的重文抑武的局面,也给后世留下了积贫积弱的印象。


« 上一篇
下一篇 »